前不久,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校友会联合为著名儿童音乐作曲家何振京举办了“庆祝何振京教授80华诞作品音乐会”。何振京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教授,几十年来坚持创作,先后出版《中国儿童民歌选集》及歌曲集三种,发表数百首歌曲。此次音乐会曲目涵盖了何老从上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所创作的20多首音乐作品,包括童声合唱《小白鸽衔着橄榄枝》、《小溪再也不孤单》、《那就是台湾我的家》、《高高苗岭什么最亮》等十余首儿童歌曲。其中童声合唱《小溪再也不孤单》曾在全国歌曲评奖比赛中获奖,《那就是台湾我的家》1990年由台湾荣星儿童合唱团在台北演唱,引起热烈反响。
音乐会开得非常成功,但欣慰中也引起老教授的无限感慨。因为音乐会上演出的所有作品,只是他一生未及登台亮相全部作品中的很少一部分。更多作品包括儿童歌曲,只是见诸于歌曲集中。
由此联想,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将发展儿童歌曲创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大力扶持与推进,但能在孩子们中间传得开唱得响的儿童歌曲依然很少。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儿童歌曲的传播渠道还应拓展。现在小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主要是上音乐课以及课余学习乐器、参加合唱团、进艺术学校,而孩子们最喜欢也最记得住的音乐是电视、电影、电脑游戏以及各种卡通动漫作品中的配乐或插曲。
我们在选择吸引孩子们介入音乐、喜欢和欣赏优秀儿童歌曲音乐的媒介或渠道上,应该有所调整。可以把歌曲和音乐转化为更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制成可视音乐并加入动漫效果,变歌唱为主改为观赏为主;或将歌曲内容发展成表演小品,将优秀儿童歌曲的内容和音乐,通过愉悦的观赏或表演过程,使其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孩子们心里,起到娱乐、教化和审美作用。在音乐课上,可以播放音乐卡通动漫片,穿插结合音乐片的音乐知识教授和学习;音乐课本也可改为一张DVD光盘,将所有国家音乐教学大纲里的教学要求,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影视图像素材编辑组织成生动有趣的可视教材。如果我们的儿童歌曲作品,不仅能提供给孩子们歌唱,同时能将一首歌曲发展为一个动漫结合的音乐短片、一个可以表演的音乐小品,让孩子们不仅通过听觉亦可通过视觉甚至四肢感知其中的音乐内容;那么,许多儿童歌曲和儿童音乐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滋养他们并陪伴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据了解,刚刚建成的国家大剧院专门成立了普及音乐部,充分利用大剧院的设备资源和各种艺术形式,为年轻一代包括少年儿童提供接触音乐和热爱艺术的机会。如2008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通过儿童剧的形式推广普及优秀的中外儿童艺术精品。那么,是否也可以考虑办一个儿童音乐季,上演中外优秀儿童音乐作品,讲授作品内容,让更多孩子参与,通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各种传播形式,将优秀的中外音乐艺术真正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