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
栏目:现场
作者: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自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以来,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先后举办的“中国首届全国民间情歌大会”“中国壮语歌谣会”“中国北方民间说唱交流大会”“中国·吕家河民歌会”等。近日,以草原为舞台,以牛群、羊群、骏马、蒙古包为背景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2020 ·中国北方民歌那达慕”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举办,旨在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接续文化记忆链条,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保护文化生态及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

  陈巴尔虎旗是中国民协命名的“那达慕文化之乡” ,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 ,是一种涵盖竞技、仪式、表演、交流等内容的民族喜庆集会。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表示,作为大系出版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社会宣传推广活动,着眼于社会发展、生活需要,旨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多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在陈巴尔虎旗举办“中国北方民歌那达慕” ,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民歌爱好者关注和珍视民间文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民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地域风土人情,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关省、市、自治区民协推荐民间歌手名单的基础上,经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专家组共同审议,确定了来自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11个省、自治区的66位民间歌手,在连续三天的展演中,他们演唱了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民歌,音韵优美的巴尔虎民歌、热情洒脱的陕北民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满族萨满《祈福调》 、舒展悠扬的西乌珠穆沁长调民歌以及鄂伦春族的《呼玛河的乌娜吉》 、裕固族的《金色的杭盖》 、汉族的《韩庆打坝》 (准格尔旗漫瀚调) 、布里亚特蒙古族的《兴安岭的灵鹊》 ……歌手们以歌代言、热烈互动,真正体现了民歌那达慕的意义。

  在北方民歌生态保护与传习座谈会上,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表示,民歌的生存发展有三个关键词:“人民基础”“语言生态”“原汁原味” ,民歌与其生活的土地相互依存,要把民歌放在具体的文化空间当中进行展示。

  民间文艺的传承者、民间文艺的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大系出版工程实践以来,一直在不断尝试如何去夯实民间文艺传承的群众基础,让民间文艺与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更亲近。为此,此次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首次将民歌放置在整个文化生态保护良好的区域和空间展示,以草原为舞台,牛群、羊群、骏马、蒙古包为背景。因为没有平时人们所习惯的“舞台” ,有的歌手在一开始并不习惯,但很快就进入了这种生活情景式的展演场所,融入了草原农牧民的生活场景,歌唱百姓生产生活的智慧与经验,展现民间文化的真实表达。

  展演适逢大风降温,但草原的劲风并没有阻挡民歌手和广大牧民观众的热情。在白音哈达草原《蒙古记忆》非遗展示基地,在鄂温克民族苏木,在东乌珠尔苏木白音乌拉嘎查,不同民族的歌手展示了不同民族原汁原味的民歌风情,当地农牧民以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和民歌与之互动展演。关金芳、玛尔简、朱智忠等民歌手和专家表示,脱离了生活的民歌,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理解民歌,就要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生活环境及其生活状态;珍视民歌,就要真正意识到民歌是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歌是传统的,它产生于漫长的民间生活,同时也是现代的,它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无论是歌手还是研究者,他们深知,民歌应该与现代传媒同频共振。本次活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全程采取线上直播、云视频等多媒体传播手段,后期还会以民歌纪录片采风的形式在央视播出。此外,本次活动对民歌手的口述采录成果将编辑出版《风从草原来——民歌手口述实录》图书,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对焦和覆盖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程。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协、内蒙古文联、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主办,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民协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内蒙古民协、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呼伦贝尔市文联、中共陈巴尔虎旗委员会、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中共陈巴尔虎旗委宣传部、陈巴尔虎旗文联等单位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