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山地情歌
——记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56个民族56种舞”福建专场
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近日将直播镜头聚焦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送坑村的高山族。本次直播邀请到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雯与观众一起通过镜头欣赏高山族歌舞,了解中国名茶铁观音,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华安县送坑村高山族特色村寨是近年来华安县为持续推进高山族同胞经济社会建设,传承和弘扬高山族民俗文化而扶持建设的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建设有高山族特色民居、高山族特色舞台、高山族文化博览园、风情广场、风情小街区、陀螺公园等。观众跟随着镜头从高山族特色村寨入口处进入到寨里,穿过当地独具民族特色的陀螺公园,来到了特色村寨的演艺舞台、风情广场。
伴随着呐喊声,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高山族人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随后他们又由线性队形转变为半圆形、圆形的队形。随后,有演员突然在空中飞了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他们以木棍的一头为圆心,演员按住并随之在原地转动,另一头站一个演员随着中间演员抬棍的节奏上下跳动。
接下来,观众的视线随着镜头的转移聚焦在了高建民的家中。高建民是高山族拉手舞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妻子严丽贞则是高山族拉手舞的市级传承人,这一对传承人夫妻是华安县高山族舞蹈队的资深队员。在他们家中,可以看到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演出时的照片,还有获得的众多奖牌。在数十年间,他们从最初自己学习高山族舞蹈,到现如今将高山族舞蹈传授给更多热爱舞蹈的人;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舞蹈队,到现如今发展为由20多个人组成的舞蹈队。他们不忘初心,承担着传播高山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华安县还有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值得一观,那就是二宜楼。华安县的二宜楼素有“土楼之王”的美誉。跟随着镜头走到四楼,站在观景台俯瞰整个土楼的全貌,这样的民居建筑作品可谓巧夺天工。
就在观众还沉浸在土楼建筑的壮伟景色时,忽然听到了楼下的阵阵乐声,原来是高山族的演员们在表演《抛陀螺》 。随后,舞蹈演员表演了舞蹈《山地情歌》 ,这种舞蹈是每逢丰年祭的时候,高山族人们载歌载舞,姑娘小伙子们趁此机会展开爱情攻势,互送情人袋,以此来表达对于爱情的承诺时所跳的。
陈雯介绍,《锯木头争上游》《抛陀螺》《山地情歌》这些高山族舞蹈都极具叙事性,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尽管如今为游客们表演的这些作品已有一定的加工成分,不再是原生态的,但是敏锐的观察者依旧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痕迹。对于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者来说,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等,是进行素材整理和舞蹈创作的关键,也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后,才能够创作出当下社会需要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