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艺新剧《听见梦想》建组——
创作一部可以“听”的儿童剧
栏目:艺林
作者:安安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文艺界复工复产氛围渐浓。时隔数月,中国儿艺不仅迎来8月线下剧场演出开票,也迎来了主创、演员们重聚在剧院召开新剧建组会。8月6日,中国儿艺新剧——儿童剧《听见梦想》建组,这是中国儿艺复工复产后首部新创剧目建组,该剧将于国庆节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首演。

  儿童剧《听见梦想》讲述一对盲人父女、一个既短又长的假期、一段原本平常的日子却潜藏着非同寻常的秘密,最终梦想迸发出光芒,将小女孩轩轩的人生点燃的故事。通过表现视障人群的生活体验和选择,探讨勇气、希望和梦想。

  “能参与这部剧的创作很激动,回到排练场感觉我们因为疫情被阻隔的艺术梦想又回来了,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方舞台。 ”在带有特殊意义的新剧建组会上,现场气氛热烈,儿童剧《听见梦想》编剧、国家一级编剧傅玲感叹。她说,“梦想到底是什么?我们做了如下的实验,一是如果孩子的选择和家长为其铺设的路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二是一个视障父亲如何使他的视障女儿的人生饱满,在情感上以及精神上不缺失,这个问题是很多父母都很难解决的;三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时空、方位,探寻人的精神世界,还有亲情与爱。 ”

  该剧导演、创作过音乐剧《小公主》 《火光中的繁星》等剧并深受观众欢迎的导演赵宇则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创作小剧场现实题材作品,该剧的题材是关于视障人群中极特殊的一个案例,又是疫情趋缓后剧院创作的首部新剧,感觉既是压力又是挑战。

  “中国的视障群体有1730余万人,他们从事的职业多是盲人按摩师、点钞员、话务员等,有些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被淘汰了,钢琴调律师只占极小一部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更加可贵。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走近视障人群的内心世界,同时被他们深深打动,力争创作一部可以听的儿童剧,把真善美、勇气和力量传递给大家。 ”赵宇说。

  该剧剧本创作了10个月,经历了7次修改,期间主创团队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于6月5日至11日赶赴青岛,走进青岛市盲校采风、采访视障钢琴调律师蓝兰等,了解典型人物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努力做到身入、心入、情入,为创作打好基础。

  该剧作曲任安是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的作曲之一,他和导演一起带着问题去采风,他想知道视障人士耳中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题材特别打动我,我们去采风时接触了视障人群生活的点点滴滴,最深的感触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有这个担当为他们发声。我也在思考该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视障人群的听觉更发达,与视障钢琴调律师蓝兰深入接触后,对视障钢琴调律师‘乐音听觉’ 、调律的‘动手’能力等细节有了真实的了解,为我在音乐和声音创作的深层方向打开了想象空间。 ”任安说。

  《听见梦想》主创团队是一支年轻、充满激情的团队,该剧演员也汇聚了中国儿艺活跃在一线的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刘瑶、吴子竞、张薇薇、张馨文、翁杨、宋祖全、杨晨、张琳、王舒、胡志茸等,他们被视障人群的勇气和梦想深深打动,满怀热情投入该剧的创作。大家都表示,作为一名国家院团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高标准完成创作任务,会以更加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创作,力争推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中国儿艺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表示,该剧的创作体现了中国儿艺在艺术上一贯的追求,即鼓励创作风格、题材、样式的多样化,该剧也体现了中国儿艺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社会担当和文化担当,让每一个人包括视障群体都得到艺术的关怀。 《听见梦想》绝不仅仅服务视障群体,而是想通过该剧打通正常人与视障群体之间的障碍,让彼此看到、听到、懂得对方。如何能够真正走进视障人群的世界,还需要主创不断深入了解,发现这个群体的典型性,同时,寻找属于所有孩子的普遍性,进而提炼形成这部作品的个性。主创们应像剧院所期待的,努力发掘坚强、勇敢的人物性格和文化品格,使这部作品达到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