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创作讲述壮美广西
栏目:现场
作者:张占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舞蹈创作讲述壮美广西

——记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56个民族56种舞”广西专场

  8月8日晚,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56个民族56种舞”抖音直播现场·广西专场开播,本期特邀主讲人为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韦金玲。韦金玲长期扎根在广西民间的文化田野上,具有多年的田野采风经历与舞蹈创作经验,她带着多部创作作品与5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身穿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生来到直播间,以舞蹈带领观众走进壮美广西,讲述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的动人故事。

  流传在广西马山、都安一带的《打扁担》是壮族妇女在田间地头劳作过程中,在休息时拿起身边的扁担相互击打、边喊边打的传统娱乐形式,现在的民间依然保留着统一且固定的击打套路,如打插秧、打水车、挥鞭打牛、打牛、打谷子等,模拟了农耕文化的一个劳作过程,每个套路的节奏性和击打的方式均不同。2010年,韦金玲根据该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创作了儿童舞蹈《打扁担》 ,于2010年参加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舞蹈比赛获得最高奖“小荷之星”奖,并于2011年入围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获优秀作品奖。后经过不断修改更名为《田埂上的歌》 ,该作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营造了一个在田园地头插秧的劳作间隙休息时的场景,舞蹈中,将道具——打扁担时的板凳当成民间的田埂,展示了一群壮族妇女在田埂上劳作的画面;打扁担时发出的声响所形成的一种别致的节奏感,犹如有“歌海”美誉的广西壮族人民别样的歌;通过把两根扁担连接成一根,然后把所有扁担连接起来,突显广西壮族人民的团结合作精神。该作品于2019年参加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评选,获“群星奖”全国第二名。

  根据多年来对瑶族地区的田野调查,韦金玲于2010年创作了瑶族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 。该作品准确地抓住瑶族的民族个性特征,从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当地特有的动作,比如,从白裤瑶的服饰特点中提炼出来女孩左右摆动的舞蹈动作,从民间的恋爱习俗中提炼出来“男孩用手点女孩手臂”的动作等。在舞蹈的队形调度上,则运用了当地的山路特点,一竖排的男孩如同深深的山路,女孩子则在其中若隐若现,表达了白裤瑶的男女恋爱的情景。该作品曾参加“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获作品银奖。

  《打蓝靛》是韦金玲2014年根据广西蓝靛瑶族地区的日常生活劳作创作的舞蹈作品。其创作动机是该民族用蓝靛染布的劳动场景。京族舞蹈《海的女儿》则突出了京族的海洋文化色彩,其舞蹈的身体动作与编排与前几个山地民族的舞蹈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直播活动的最后,韦金玲介绍了她带的研究生们身着的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服饰,有偏舞台性的壮族服装,有大板瑶的红色民族服装等。

  民间素材——教材——舞蹈作品,是当下民间舞蹈文化专业化传承的主要模式,如何把民间素材整理成舞蹈的教材,又如何根据民间的素材或民间表演形式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是当前中国民族舞蹈职业工作者们重点关注的内容。韦金玲通过分享自己的田野经历、教材整理思路以及舞蹈作品的创作心得,展示了她如何将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从民间转换成舞台作品的。她表示,把地方的传统舞蹈作为创作素材,希望通过在舞台上展演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广西丰富多彩的传统舞蹈。

  今年的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借助互联网云服务,从剧院展厅改为线上视频直播,传播手段的数字化创新让更多不能亲临现场的舞蹈文化工作者与舞蹈文化爱好者通过网络关注参与其中,共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成果,极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