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让我们看到剧目的生命力在破土而出”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第一期孵化活动举行

““孵化”让我们看到剧目的生命力在破土而出”

话剧《国王的爱情》剧本朗读现场

  7月28日至8月3日,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第一期孵化活动举行, 《冰川在末日到来的那天没办法全部融化》 《离婚登记》 《景阳钟声》 《国王的爱情》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5部孵化剧本,先后在北京大麦·超剧场、西区剧场以及北岸1292排练厅举行剧本朗读和专家研讨会。本次5场活动的举行,标志着“培源”平台历经征集、初评、复评3个阶段共7个多月时间,正式进入剧本孵化期,从367部征集剧本中脱颖而出的31部作品将陆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孵化。

  剧本朗读,是主创人员在舞台剧正式与观众见面之前打磨剧本的方式之一,通过演员代入情感朗读剧本,以较为立体的方式初步感受舞台节奏、语言逻辑,使编剧、导演等更直观地发现剧本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本次“培源” 5场剧本朗读,根据各剧本以及剧组的需求,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尝试,展示了剧本朗读的多样性。

  《冰川在末日到来的那天没办法全部融化》 (以下简称《冰川》 ) 《离婚登记》两部剧本都是由马海波编剧的作品,先后于7月28日和30日在大麦·超剧场举行剧本朗读,并根据作品不同的气质,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展示。为了呈现《冰川》剧本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特地在舞台上布置了换场提示,并通过演员简单的调度、灯光、音乐的配合,在完整呈现编剧作品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增加了导演舞台创作后的丰富性和可能性。 《离婚登记》的剧本朗读,则将剧本中所有舞台提示,以旁白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展现出剧本语言的细腻和构思的巧妙。

  《景阳钟声》于7月31日举行剧本朗读,演员着非正式演出服,脱稿带妆表演,已有正式演出的气质。此部作品的展示,增加了导演关于二度创作的很多想法,融入了戏曲元素,也为编剧后续修改剧本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向。

  8月1日和3日,由陈力编剧的《国王的爱情》和由唐夏娃、赵淼改编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本朗读先后举行。 《国王的爱情》再现了英国历史上亨利八世与托马斯·莫尔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思辨与哲学精神,剧本朗读时,通过演员充满情感的台词以及面具的变换,便将观众带入到戏剧的世界中。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舞台剧剧本改编自日本作家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它是5场剧本朗读中唯一一部在排练厅举行的,通过演员坐读剧本,展示了剧组排练以及打磨剧本的真实状态。

  延续一直以来对“互联网+戏剧”的探索,“培源”本次5场活动不仅开放少量观众现场观摩,也与“B站”合作进行现场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线观看。据悉, 5场活动线上累积人气值近10万,单场人气值最高突破3万,相比线下演出的限制,线上呈现极大地提升了戏剧的影响力。

  通过5场直播,“培源”逐渐探索出戏剧线上化的特点,活动承办方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剧场艺术整体上是小众艺术,剧本朗读这种形式,很多线上观众之前对其并不了解,要想让更多人从线上走进剧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探索剧场镜头语言的升级,实现戏剧‘在场’和‘在线’ ,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令人欣慰的是,那些能够在线上完整看完朗读的观众,通过弹幕评论表达了对这种形式的喜欢,这也使我们增强了信心。 ”

  5场剧本朗读均邀请了戏剧行业专家现场观看,并在结束之后举行研讨会,专家与编剧、导演、演员同台沟通,通过分析讨论剧本的语言、结构等,为编剧后续创作提供专业化建议。多位专家均表示,“培源”本次征集的剧本水准超过预期,并发掘了很多优秀的年轻创作者,为整个戏剧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姬沛是本次剧本征集初评阶段的评委之一,也作为专家参与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本研讨会。她表示,“孵化不仅仅是‘捂热’ ,而是有计划、有手段、有对象地去让我们看到剧目的生命力在破土而出,最后在舞台上形成具有召唤力和影响力的表达,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我特别期待‘培源’这个新生的平台将给创作者和行业带来的变化。 ”

  “培源”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于2019年12月发起的项目,致力于为戏剧行业筑基,培育多元的戏剧生态,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其立足于行业当下的实际问题,从源头出发,紧紧抓住剧本这一核心环节,为戏剧从文本到舞台的转换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给予编剧更多可以发挥、试错的空间与时间,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