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盾——抗疫英雄陈薇(中国画) 胡明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天天关注电视、网络中有关抗击疫情信息的报道。惊人的中国速度、空前的驰援行动、医者仁心抢救生命分秒必争、舍己救人不惧风险……向世界展示了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画卷。全民抗疫的伟大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给我们提供了鲜活丰厚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激发我一次次拿起画笔,用作品记录下反映时代、生动感人的历史瞬间。
了解熟悉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和具体内容、感受和理解英雄的精神内涵,是创作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在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病毒的医护大军中,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少将带领的专家团队,临危受命进入武汉抗疫一线。她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围绕新冠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进行疫苗抗体研制,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形成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面对疫情,她们不顾生命危险,深入接触患者,和时间赛跑,与病毒生死拼博,为扑灭新冠病毒迅速展开调查、研究、实验、攻关等一系列工作。她的形象和事迹吸引了我,随着对英雄事迹资料和素材的学习、梳理聚焦,我确定了将“铸盾”作为创作主题。
紧紧围绕创作主题,我力求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浑然一体的整体感和冲击力;以陈薇为原型塑造出具有当代军人气质的真实英雄形象;所有场景、标志及医疗测试、实验仪器、器械、器皿规范有据;运用中国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讲好英雄抗疫的故事。
在构图设计中,我围绕主题内容,力求突出重点、观照全局,强化对主体人物的呼应关系,因而作品采取竖式“U”形构图;运用西画的焦点透视,对草图反复推敲,举一反三,进行修改、完善、细化,尽力把创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草图上。
主体人物处于画面2 / 3的黄金位置,是刻画的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键所在,陈薇既是团队的领头人,也是人民军队在抗疫大战中坚定信念、过硬能力、顽强作风、牺牲奉献精神的典型缩影。在众多图像资料中,没有符合创作要求的现成资料,我经过筛选,反复比较、取其所长、综合概括,进行了再创作。画面所凝固的是陈薇在抗疫中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工作的瞬间,她戴着眼镜、防护口罩在工作台前,右手执实验针管,稳健地将试剂推入与仪器连接的输液管,左手扶着仪器的竖杆,专注的眼神聚焦在新冠疫苗研发的仪器上。
陈薇曾说:“在我的眼里,各种微生物在战时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和平时期是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我自觉责任重,更应该投入其中,为国为民研发‘生物盾牌’ 。 ”因而对她的眼睛的刻画是传神的关键,正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我习惯于先画眼睛:从眼珠画起,确定眼神与投向的目标,瞳孔在光源作用下的高光点在一条线上,这是强化英雄目光专注、传神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刻画中,每一笔、每一点、每一线务必审慎,用心思考颜色、墨色的浓淡,准确判断彩墨落到宣纸上所产生的效果和干湿差别。我希望通过英雄明亮的眼睛,画出军人的阳刚之气,又用浑厚、润泽、健康的暖色展现英雄的温和之美。
作品中的人物要不要戴口罩?我曾犹豫过。不戴口罩能够刻画面部五官,也便于精准表现脸部的表情;戴了口罩,人物的嘴和鼻子都会被口罩遮盖,只能靠两只眼睛说话;而不戴则无法体现在抗疫一线的情境。经征询和斟酌,从疫情防控实际和职业环境考量,最终刻画了戴口罩的形象。在英雄的着装上也有类似情况:穿正式的军装还是穿迷彩军装?穿正式军装整洁、规范;但从抗疫阻击战实际情况看,决定画实战迷彩军服,军服上的橄榄绿、翠绿、淡绿、焦茶、褚石黄的色块,浓淡相宜,与面部的色彩映衬协调对比,更显实际和令人信服。
在工作台面,有实验试剂、试管、医用玻璃溶剂器皿、资料夹等。它们多而不乱,错落有序,组合轻松。但摆放在中心位置、最耀眼的是全球首个给人类带来战胜新冠病毒希望,已成功进行了第Ⅰ期、第Ⅱ期医学临床试验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这一重大成果与英雄团队研发疫苗的伟大实践上下呼应、互为因果,力求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以陈薇团队的抗疫英雄事迹为画面背景,用彩墨表现她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疲劳小憩……力图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组图营造疫苗研发的氛围。作品从左到右,从暖到偏冷的彩墨过渡,让作品统一在清淡的墨色基调之中,在作品整体气氛的烘托中,强化作品主题。
在这幅《铸盾——抗疫英雄陈薇》中,我按照创作实际需要,坚持中西兼融、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手法来创作,运用了中国画写实兼写意以写实为主的方法,在中国画点、线、面、笔墨韵味和光影艺术效应的律动中,营造雅俗共赏的立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