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艺人家里办起“太谷秧歌传习所”
栏目:艺林
作者:王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太谷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孙贵明(左一) 、白美云(右一)演唱太谷秧歌《孟母三迁》 赵振中 摄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位于山西太谷老城小巷深处的杨承迁家张灯结彩,鲜红的对联书写着:“生旦丑齐登场唱太谷千年文明,丝竹管共和鸣奏秧歌百年经典” ,横批是“携手传承” ——由太谷秧歌省级传承人杨承迁创办的“太谷秧歌传习所”盛大开张。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为该传习所的成立发来贺信,著名音乐学家田青题写牌匾。

  太谷秧歌有300年的历史,是山西晋中一带颇受基层百姓欢迎的地方小剧种。以太谷为中心,周边的祁县、榆次、清徐、交城、文水、汾阳都有极好的群众基础,各县都曾涌现出很多知名艺人。太谷秧歌和晋剧有亲缘关系,一个民间剧团可以同时演这两个剧种的戏。

  1949年,深受太谷秧歌浸染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走上国际舞台,以《妇女自由歌》获得奖项,这首歌的旋律就是由4首太谷秧歌《苦伶仃》 《割莜麦》《卖烧土》 《大挑菜》构成。而代表新中国歌剧较高水平的《小二黑结婚》也使用了不少太谷秧歌中的音乐元素。

  郭兰英在贺信中说:“我从小就听太谷秧歌,那优美的旋律、浓郁的乡土味道,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是我的乡音! ”“当年,香蛮师傅参与创建‘太谷秧歌剧团’ ,今天他的徒弟们自发成立‘太谷秧歌传习所’ ,这是一脉相承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期待看到‘太谷秧歌传习所’的演员们带头做好传承工作。衷心祝愿太谷秧歌在晋中大地上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

  过去,太谷秧歌都是村里乡亲们农闲时“闹票”唱的,没有职业剧团。1978年,太谷正式成立“太谷秧歌剧团” ,招收了一批学员,由老一辈艺人香蛮旦和晋剧表演艺术家联手打造,成为全国最好的秧歌剧团之一,排演了一大批传统精品,也移植编创了很多新剧目,创造了太谷秧歌前所未有的辉煌。

  2009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以孙贵明、白美云、籍红玉、董艳艳、代富仙、刘双寿、杨承迁为代表的一批太谷秧歌艺人把节目呈现在央视舞台上,接着又以一台太谷秧歌演唱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深受好评。为此,田青欣然挥笔题写“太谷秧歌传习所” ,希望太谷秧歌的艺人们把如此精彩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太谷秧歌传习所”梦想的种子播下了,但是由于场地、经费等原因得不到解决,并没有及时付诸实践。几年后,等不到外援的太谷秧歌艺人们,感觉传承已经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于是,太谷秧歌省级传承人杨承迁咬紧牙关渡难关,把自家小院3间房子中的两间腾出来做传习之用,他和家人则挤进一间小房内。这个传习所旨在义务向年轻人传播秧歌艺术,让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散发时代光芒。

  “过去风餐露宿满晋中,今天登台已弱不禁风。国家给了我们传承人的光荣称号,我们不能做太谷秧歌的败家子,不能愧对晋中父老的厚爱,把太谷秧歌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年过六旬的太谷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孙贵明激动地说。

  “太谷秧歌传习所”开张当天,孙贵明、白美云、杨承迁等一起摸爬滚打40年的秧歌艺人,向社会郑重承诺: “我们要做好太谷秧歌的传承人,在研究、教学、演出、推广各个方面,不分农村社区、不分高校小学,把太谷秧歌唱下去。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晋中学院得知这一消息后,将“太谷秧歌传习所”作为其“教学实践基地” 。此外,多所学校和民间班社的票友们都计划与“太谷秧歌传习所”长期合作,共同振兴太谷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