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新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栏目:两会声音
作者:王黎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去年,我提出了“构建新时代美育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提案,是在前年“将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提案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应该说,总体而言,去年提案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我先后到广西、贵州,以及北京的城六区与远郊区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往年相比,今年我的提案有延续也有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助力。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

  无论是宣传思想工作,还是人才培养工作,都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当今社会,新兴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就能更好地把握住时代主动权,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一、利用新媒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

  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的传播方式与文字、器物等传统方式相比,更加自由、主动和灵活,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积极优势。

  依靠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在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的融合中不断寻求传统文化形式创新的契合点,重塑文化数字性表现形式。比如某新媒体平台上线以京剧《贵妃醉酒》为主体的定制魔法表情“京剧贵妃” ,严格按照“传统文化”原貌进行复刻,截至目前,征集作品已达到136.2万个,播放量达2.4亿次。

  二、利用新媒体,为培养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助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层级扁平化,可以瞬间将权威文化信息传递到基层普通人群之中,强化了普通人的参与感,同时也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普惠下沉。

  我们可以利用直播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美育教育、文化艺术教学,为各地文化馆站进行师资培训。通过互联网赋能,让更多的乡镇县级文化馆站了解、运用互联网并在其中受益,提升其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可以联合全国各大文艺院团、音乐院校举办线上音乐会,海内外实时共享视听盛宴。

  鉴于新媒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基层文化艺术人才方面的显著优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具体如下:

  强化资源整合。新时代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相当大一部分诉诸新媒体平台,但在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自下而上较难推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新媒体平台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官方机构出口,让新媒体有更多机会拥抱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完善政策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出台的“北京文化28条”对文化产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建议有关单位从顶层设计上针对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以组合拳方式迅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释放文化活力。文化艺术未来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新媒体平台更多市场空间、更大扶持力度,让线上平台的传统文化传播、师资培训等需求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引领文化产业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每位用户既可以是文化接收者,也可以是文化生产者,普罗大众以个体身份参与文化宣传和创作成为可能。新媒体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训基层文化传承人、实现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时代,新媒体,新作为。让我们以新媒体为载体,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王黎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