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态传承”要以作品说话
——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树建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王彦霞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非遗传承的诸多理论中,“活态传承”是最有效也最受认可的。所谓“活态传承” ,是以传承人为主体,以作品为核心,以传播推广为模式进行的链条式非遗发展模式。河南豫剧院院长、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树建就是非遗“活态传承”的身体力行者。

  李树建主演的《清风亭》 《程婴救孤》 《大登殿》等剧不仅在国内反复上演,影响广泛,而且多次远赴重洋到国外演出,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欢迎和称誉,仅其中《程婴救孤》一剧就曾出访了2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到美国百老汇、洛杉矶、好莱坞,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国家的广泛认可。李树建主演的豫剧现代戏《乡村警官》 《儿大不由爹》等新编剧目也受到了全国文艺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他主抓的新编豫剧现代戏《焦裕禄》 ,曾于2014年获首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曾在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西等7省市进行交流巡演,全国共计演出20余场,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对传播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形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实事并产生了实效。以上作品,既是李树建为演艺事业付出的努力,也是他为非遗传承作出的贡献。

  他始终认为,豫剧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不仅要培养年轻的豫剧演员,而且要占领年轻人的思想阵地,才能赢得豫剧的未来。他是这么思考的,也是这么行动的。一方面,高度重视院属一、二、三团青年豫剧人才的培养, 2013年6月又创造性地成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 65人团队的平均年龄29岁,其中有32名本科生、 8名硕士研究生、 1名博士生,他们正在成长为河南豫剧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为了使豫剧的传承取得良好效果,他与郑州大学合作组建了“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与“郑州大学树建戏曲研究中心” ,他费尽心血,不遗余力,目标不仅是为了增加豫剧在高校中的传播推广平台,更是为了在豫剧与年轻人之间搭建一种更自然、更方便的沟通交流渠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仅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就举办了140场活动,走进了全国40多所大中小学。如今,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都建立了李树建工作室,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豫剧知识讲座、豫剧人才培养、豫剧演艺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培养人才,不断推出作品,有形有效,有声有色,真正实现了豫剧的活态传承。

  李树建考虑的不仅是具体作品的创作传播,更多的是如何保证豫剧在传承过程中不间断地推出作品,及如何在豫剧的创作方式、传播形式、人员调度、演出平台等方面不断创新等问题。

  第一,是创作方式与传播形式方面的创新。李树建带领河南豫剧院除了完成日常创作及演出任务,还借助于广泛兴起的新媒体、自媒体扩大豫剧的传承效果。一是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梨园春》栏目、梨园频道等合作进行剧目演出或唱段比赛,借助于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传播能力及其新媒体传播途径,提升了豫剧传承的效果,拓宽了豫剧传承的范围。二是与企业及网络平台合作,先后与恒品文化公司推出了“戏缘”手机APP,与抖音、北京师范大学艺传学院合作加入了短视频艺术普及和全民美育“DOU艺计划”等,通过网上豫剧唱段比赛、网络投票、网上颁奖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豫剧在新时代获得了新活力。抖音数据显示,短时间内豫剧相关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了5 . 1亿次,点赞量超2032万,其中仅参与“唱豫剧”挑战赛的短视频总播放量就超过了1373万次。

  第二,是人员调度与组织方面的创新。李树建认为,民营院团在当今对豫剧的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不但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提交议案呼吁政府给予民营艺术院团更多的帮扶和支持,而且创造多种机会与省内外的民营戏剧院团开展合作交流。他提出,“每一个民营戏曲院团都有一部艰辛的创业史、生动的奋斗史、感人的奉献史” ,针对当今全国戏曲市场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 ,即“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农村演出多,大中城市演出少” ;乡村包场演出多,商业演出少,他从创作方面、演出形式、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把民营戏曲院团的建设发展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指导。文化主管部门成立民营文艺院团指导委员会和职业道德管理委员会,实行定向管理,引导督促他们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再比如提议并筹办了“中国乡村戏曲节”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中国农村戏曲电影节” ,节日期间举行戏剧演出、电影播放等,为农民庆祝丰收、抒发情感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也为豫剧的传承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道路。

  第三,是拓展演出平台方面的创新。无论从院团数量、受众人数、影响力度等方面说,豫剧都已成为国内公认的一大地方剧种,但李树建作为豫剧的代表人物,并不满足于豫剧只是在省内发展,而是借用各种演出机会到省内外、国内外演出的,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身份优势,借鉴200年前徽班晋京、 60年前昆曲进京的经验,在近年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全国豫剧高级表演人才培训班”“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等数次大规模的以传承豫剧、推广豫剧为宗旨的活动。以2016年3月12日至4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为例,邀请了来自河南、新疆、安徽、山西、河北、北京等地的13个豫剧院团在民族文化宫、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连续上演了23场豫剧,为首都观众送上了一道醇味悠长的豫剧文化大餐,每场演出的观众上座率都在95 %以上,现场观众达两万多人次,盛况空前。演出期间300多家媒体发表消息、报道、评论、视频等4000余条,观众网上点击量达3亿次,创造了新时期中国地方戏进京演出多个“之最” ,得到了社会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朝阳沟》一剧,在长安大剧院演出时出现了全体观众与演员齐声演唱的奇观,有掌声,有笑声,有欢呼,有泪水,气氛异常热烈,结束后演员谢幕数次,观众久久都不肯离去。市场效益也非常好,展演期间仅长安大戏院就收入17万元。演出后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大剧院等地举办了14场研讨会,广泛征求关于豫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如何更好地传承豫剧不断进行探索。

  “让豫剧走进现代、走近青年、走向团结、走向世界” ,是李树建为自己制定的传承豫剧任务,也是他的人生目标。而达到目标的途径,就是坚决拥护并执行“党管文艺”政策。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他专门携众弟子召开了“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暨年终总结”座谈会。始终坚持文艺创作与传播的人民立场,恰恰是李树建传承豫剧的兴趣与目的所在。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