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艺术家,会让观众“醒来”
——记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带一路”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钢琴独奏音乐会现场

  由中国音协、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音协钢琴学会、柏斯音乐集团承办的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于9月7日至12日在湖北宜昌举行。9月7日,在本届长江钢琴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上,青年钢琴家潘林子和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黄河钢琴协奏曲》 。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 ,这首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被誉为“具有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 。

  目前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读研究生的潘林子,近几年在多项国内外重要钢琴比赛上荣获佳绩。2017年,在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中,她荣获第二名,并获得《黄河钢琴协奏曲》最佳演奏奖。 “演奏这首我们国家‘国宝级’的协奏曲,我感到非常骄傲。今天演奏时,我自己都热泪盈眶,相信观众也会被感动。 ”在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结束后,潘林子对记者说,《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这场开幕音乐会的曲目非常合适,因为它脍炙人口,“即便不是专业学音乐的,只要是中国人,都能够听得懂,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

  “ 《黄河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们这代年轻人很难理解它,因为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一段历史。我们是很年轻,从小很幸福地长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音乐,这也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工夫,除了练琴以外,还要去做很多案头工作。 ”潘林子表示,她会去查阅历史资料,听原版的《黄河大合唱》 ,把歌词全部记住,并“吃透”它们,也会实地去黄河看一看。她也曾主动跟前辈们交流,听他们这些过来人讲述当年的经历。“我必须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弹出《黄河钢琴协奏曲》该有的样子,而不只是把音弹出来。 ”

  在今年于俄罗斯举办的第16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青年钢琴家吴羽翀入围钢琴组的比赛,以中国选手的身份登上柴赛舞台。去年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今年吴羽翀以全额奖学金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录取。作为古典音乐界的钢琴新秀,近年来他的音乐会演出遍布世界各地,曾受邀在卢浮宫音乐大厅、华沙爱乐音乐大厅、梅尔金音乐厅等演出。

  9月8日,在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致敬柴可夫斯基”专场音乐会上,吴羽翀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这是一场长达几十分钟的演奏,演奏过半时,他已满头大汗。

  “老柴这首钢琴协奏曲是一首非常有情怀的曲子,它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作品,我从小就很喜欢弹奏它,弹过很多遍,可以说它是陪伴我长大的。 ”吴羽翀向记者回忆,他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是郎朗演奏的版本,“他弹得非常棒,我当时就被它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音乐线条打动了” 。在吴羽翀看来,这首众所周知的高难度作品,其对演奏者的挑战在于,它需要艰深的技术,同时又有很丰富细腻的音乐线条,以及很细腻的情感,这些需要同时兼顾,所以对演奏家的精神、体力以及思维等都是考验。

  此前,吴羽翀也曾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沃斯堡交响乐团等多个国内外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在吴羽翀看来,钢琴和乐队是伙伴的关系。“在协奏曲的演奏中,乐队部分和钢琴部分,并不是一种伴奏和独奏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像两个人在交流一样。钢琴和乐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乐队的衬托,钢琴不可能把作品的力度完美表现出来,同时,钢琴也会用独特的语言来衬托乐队。 ”

  9月9日,在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一带一路”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钢琴独奏音乐会上,西班牙钢琴家、教育家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六首、李斯特的《爱之梦》 《西班牙狂想曲》 ,以及中国钢琴家李民铎创作的《幻想曲1975——献给我的母亲》等曲目。

  这是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第一次演奏《幻想曲1975——献给我的母亲》 。“我有一个原则,如果我要弹一首现代的作品,我必须要爱这首作品。 ”在音乐会结束后,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说,“当我演奏《幻想曲1975——献给我的母亲》时,我感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李民铎仿佛就站在钢琴旁边看着我,我觉得很开心。 ”这场音乐会,李民铎就坐在台下,他说,阿隆索演奏得比他想象的要好,“我当时激动得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则表示,这首曲子会被列入他以后巡演的曲目单。

  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被称为贝多芬作品的最佳演绎者之一,在本次音乐会上他演奏的贝多芬作品,是贝多芬的奏鸣曲中最重要的一首。“这首作品难度很大,很多演奏家演奏时会迷失在炫技之中,它是被演奏最多也是被毁坏最多的一首贝多芬作品。 ”他说,“如果打算把贝多芬的作品当作炫技的作品去演奏,那么请你不要演奏贝多芬。 ”

  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表示,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贝多芬的作品是甄选好的演奏家和坏的演奏家的标准,所以在比赛中,有一首必选曲目就是贝多芬的奏鸣曲,一般是在比赛的第二轮。“有很多选手在第一轮弹了一首非常难的练习曲,比如李斯特或者肖邦的作品,弹得太棒了,但是到了第二轮,就现了原形。 ”他说,“所以我的学生在准备比赛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说,选择一首有难度的练习曲,但不要把时间过多耗费在这首曲目上,因为这是第一轮。我更倾向于让他们花一些时间去研究和练习贝多芬的奏鸣曲。 ”在他看来,如果一个钢琴家只能弹好练习曲但弹不好贝多芬的奏鸣曲,是没有办法真正展开艺术生涯的。

  在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上,除了独奏音乐会,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还举办了大师讲堂。在大师讲堂上,他强调了钢琴演奏中音色的重要性。“一些年轻的钢琴家,他们可以成为很优秀的钢琴家,但不能成为艺术家,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弹奏的速度,会弹得很快,会展现完美的技巧。这些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但这样的音乐并不会触动人心。 ”他说,“我们在世界顶级钢琴大赛上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弹得很棒,我们听的时候却想要睡觉,但在某个时刻突然出现的某一个钢琴家,会让大家醒来,他才是艺术家。通常来说,这样的艺术家弹奏出来的音色,一定是无与伦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