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滋养,在写生中成长
——观许林江的写意人物画
栏目:画者
作者:倪熊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山寨传喜讯(中国画) 许林江

  到底还是才气袭人,画家许林江的写意人物已经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其进步神速,主要源于三点:一是原则上跟对了老师、跟对了人,二是实地真人现场写生,三是冬三九夏三伏以勤补拙、笨鸟先飞。

  人物画的基本特征就是个性刻画,中国画人物讲究的是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而所谓传神,就是要把人物性格的表现置于一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有身段动态的表现,有眉目神情的渲染。任惠中的人物画令人瞩目,他用笔墨为那些生命个体留下的造像,以写生为摹本,以深厚的感情把握生命的特质,集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群像,不仅引领观众进入一个更为辽阔的精神空间,重新审视和认识那些生命的喜怒哀乐,也让写生跳出我们通常理解的简单表面的教学示范、素材搜集、好奇冲动的层面。

  许林江师从任惠中,直接汲取了任惠中一点一滴从生活现象中积累的笔墨经验,在跟随任惠中写生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反刍,从生活中那些鸡零狗碎、零敲碎打、点点滴滴中,从既不集中也不显现的人物与现象中去再发现、再挖掘、再表现,呈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用这些点滴笔墨元素汇聚成的日渐完整、令人称赞的水墨人物形象。

  之所以说一个又一个,是因为这些年来他带给年轻时一起学艺成长的朋友们的“骚扰”日甚一日,不管是好不容易的他乡聚首,还是久别重逢的回家省亲,抑或三不五时的朋友圈聊天,他总是不厌其烦拿他的画作说事,倾听朋友们的各种意见,执着于向前辈同行请教,反复练习、反复修改,不停重画,一张不行再来一张,反反复复,兢兢业业,直让很多人不得不为自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而停顿下来的懈怠汗颜,不得不为许林江大踏步进步的日新月异变化而为之欣喜。玩笑归玩笑,他的进步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其结果来自于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日复一日的努力。

  对于许林江来说,虽然中国画过去挺陌生的,其原因在于他本来就是学的西画,而且很多年从事的工作尽管也是艺术范畴,可到底和绘画有些距离。但他毕竟早年受过现代美术专业教育的学习和训练,在人物画造型的准确性上拿捏得住。但是按照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艺术标准“六法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要求和目标,他离自己理想的创作境界还有漫长路途。“六法”并非割裂的单独量化指标,而是互相呼应、相互弥补,需要融会贯通且使之相得益彰。“六法”通俗的解释就是通过写生和临摹的学习途径,掌握好构图和色彩,客观地反映事物和描绘对象,并且有形状和质感的表现。

  单就写生而言,狭隘的理解是指直接对照自然风物和人进行描绘的作画,通常因为时间、环境、条件等所限,写生的线条难免会失之于啰嗦,不怎么干净利落,而中国画的线条比较讲究到位。许林江一直跟着任惠中在各地写生,足迹遍布川西、陇南、西藏等地。在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写生,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人物形象的独特,特别是服饰图案以及配饰、道具和环境等多姿多彩,其细密结构的纹饰所形成繁复的美感,对创作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长。正是这种繁复,充分提供了可以找出新的丰富笔墨关系的条件和机会。许林江进入真实的生活状态中观察人物形态,进行贴近现实生活的水墨人物写生,没有人为地去设计人物的动态、构图、姿态、笔墨、技巧及色彩。他的写生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描摹,也不是自然状态的摹写,而是一个观察、认识、分析、感悟的全方位表现过程,更是一个发现并捕捉鲜活生活的写生过程。

  写生、写生,正是在生活中寻找到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动内容,写的是“生” ,而不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熟视无睹的“熟” 。正是在这样不停地遇到问题、不停地寻找方式方法的过程中,许林江的笔法、墨法更加独到、成熟:有时由繁归简,是归纳,有山水的皴法融入,有花鸟的勾填植入;有时由简展繁,写出内在的内容,以结构画出存在,以笔墨写出气韵,有节奏,有气象。心摹手追,探幽索微,既是现买现卖活学活用,也是反复锤炼熟能生巧,还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日积月累,渐渐地就比较自如地纵心笔端。

  五代画家滕昌佑说“工画而无师,唯写生物” ,强调了写生的重要性;唐朝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概括了客观现象到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许林江因写生这种有效方式的滋养,探求中国画水墨写意人物的创作实践,让朴素而厚实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笔落墨形而上。他的创作中:苗寨彪悍的男人,粗犷豪气;多姿的女人,勤劳美丽;米脂的婆娘,娴静守候;绥德的汉,舞出黄沙漫天的锣鼓震天;还有康巴汉子、彝族姑娘……看似草草逸笔,却透露出许林江对生活的种种真感悟。

  随着许林江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真实生动的描绘,观众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在平凡的生活中平添了几多喜闻乐见和见多识广。

写生系列之一老者(中国画) 许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