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乐器协会、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合作平台和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快乐学习”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主题演讲和论坛对话的形式,针对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方法,新技术将如何改变音乐教育的未来等话题,从各自的角度展开探讨。
音乐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美国国家音乐教师协会主席琳达·桑顿以梵高的画作《星空》和一首协奏曲开启自己的主题演讲。 《星空》在她看来是一幅美妙的作品,其浓烈的色彩和线条的变化,使她体会到了梵高作画过程中的痛苦心情,她欣赏这幅画时,感受到的是“痛苦和美的结合” 。另外一首协奏曲带给她的是感动,其中的大提琴和中提琴演奏,使她和这首曲目产生了深刻共鸣, “抓住了我的心” 。 “这些从艺术中获得的感受,和我从生活中获取的感受,比如痛苦、喜悦等,是交相呼应的,艺术帮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感知。 ”她说。
在琳达·桑顿看来,音乐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就像音乐演奏一样。 “教育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做准备工作,我们需要考虑怎样用最好的方式教课,以及音乐的意义是什么。像音乐创作一样,我们会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她说,就像艺术创作有时候是“意外发生”的,真正的艺术教育,每一次也会和上一次有所不同。教学的艺术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意外” ,都需要教师改变视角,不断做出新的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琳达·桑顿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发挥作为教师的优势,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她认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就像听交响音乐会时,我们经常看到指挥家和钢琴家的名字,但没有看到大提琴家的名字。在教学当中,有时候教师扮演的是钢琴家,身处舞台中心,所有人都知道你是谁;但有时候教师是大提琴家,演奏了非常动听的音乐,但舞台核心并不是你,整个乐章也需要学生的加入。 ”她表示,所以教学时,有时候她需要多讲,让学生多听,有时候则需要学生多演奏,她少说话多聆听。
中国现当代音乐的“关注缺失”
从去年开始,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燕迪在上海举办了多场系列讲座,为公众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音乐,包括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在本次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上,他以“关注中国、关注当下:音乐教育中应包纳更多中国现当代音乐的内容”为演讲主题,再次呼吁中国当前的音乐教育不要忽视对中国现当代音乐的关注。
“无论是高等音乐教育,还是普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我们都应该增加和强化有关中国现当代音乐的内容,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音乐,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如今我们音乐教育中最缺失的内容,恰恰就是中国当下的音乐。 ”杨燕迪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音乐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普通民众对这些优秀作品的认知度很低,很多作品都没有听过。同时,在高等音乐院校,中国现当代音乐也没有系统的课程。
“对中国现当代音乐作品的演出和推广力度不够,很多音乐会演奏中国的曲目不多,乐团的一个演出季里,也没有规定一定要排多少中国作品。我们的理论家、评论家,对这些作品的评论和介入都不够。 ”杨燕迪细数当下对中国现当代音乐的“关注缺失” 。在音乐教育领域,这些作品也没有很好地进入教学体系。他说:“教学这部分很重要,我们的钢琴系,入学的考试曲目和毕业曲目里,是不是给予了中国现当代音乐作品一定的比例呢?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制。 ”
在这次演讲中,杨燕迪也推荐了多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作曲家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它们在当下很少被演出,导致观众和音乐学习者并不熟悉。比如刘湲在1990年创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交响狂想曲——为阿佤山的记忆》 ,在杨燕迪看来,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作曲家较好地解决了可听性、民族本土元素、现代处理等几方面的协调,不仅有对少数民族风情的刻画,也有真切而深邃的生命体悟和思考。再如,陈其钢创作于2016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 ,杨燕迪表示,该曲目充分开掘了中国古典乐曲《阳关三叠》的内涵和意境,将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式的色彩和声、先锋派的音色写法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伤感与悲愁融为一炉。
技术的进步将会带来音乐教育的一场革命
在本次国民教育大会的主题论坛环节,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孔聪介绍了借助5 G与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音乐教育在未来的更多可能性。目前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智慧音乐教育”上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5 G+ 4 K远程互动教学、用VR技术开设古琴课、用AR/VR技术做乐器拆解等。
“中国很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有音乐课,家长也会在业余时间送孩子去学琴。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有没有培养出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呢?我们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科学的方法。 ”孔聪说,如果老百姓连乐器都不熟悉,叫不出名字、不知道它们的音响效果,他们怎么可能去热爱音乐?用AR/VR技术做乐器的拆解给孩子看,比如小提琴,他们对这门乐器的结构熟悉后,就可能很快对小提琴产生兴趣。
“中国的工业已经发展到了4 . 0版本,但中国的音乐教育还是在1 . 0版本。我们希望尝试新的教学法,为音乐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使中国的音乐教育能真正发生一些改变。 ”孔聪说,“我们很愿意尝试,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希望有更多人跟我们一起探究新的教学法。 ”
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智慧音乐教育”领域的探索,是基于和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在主题论坛上表示, 5 G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和其他行业结合以后的魅力。 “音乐教育自古至今都是老师带徒弟、手把手地教这一模式,这为音乐的普及带来很大的问题。5 G可以让音乐教育跨越时空,技术的进步会使音乐教育获得根本性的提升。 ”张涌说,“特别是在普及性和大众教育方面,可能会带来一场革命,使音乐教育不再是阳春白雪,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