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与网飞冲突的启示
栏目:艺苑走笔
作者:曹怡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近日质疑网飞出品的电影奥斯卡参选资格,并认为网飞出品的电影不能叫“电影” ,应该称作“电视电影” ,引发热议。斯皮尔伯格认为网飞制作的《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和《罗马》不配角逐奥斯卡,并希望利用自己在美国电影协会的地位,推动评奖规则的修改。他认为《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电视格式,可以角逐艾美奖,却无资格角逐奥斯卡奖。斯皮尔伯格和网飞的矛盾其实折射了在媒介变革大背景下,传统派与新媒介之间的冲突。

  网飞的成功,一言以蔽之,是破坏式创新,其创业路径和亚马逊击倒实体零售店差不多。百事达在它面前轰然倒塌后,它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开始涉足电视和电影产业。曾经大火的《纸牌屋》 ,就是它进军电视产业吹起的响亮集结号。这部号称使用大数据来制作的剧集,上乘的剧作质量保证了它的全球畅销,大数据听起来倒像是噱头。2018年的艾美奖,坐拥《怪奇物语》 《无神》等的网飞以112个提名击败了HBO的108个提名。不仅如此,刚进入电影界的网飞,出品的《罗马》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奖。

  斯皮尔伯格可能忽略了网飞为美国电影产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独立电影在美国院线获得公映的机会非常渺茫,是网飞给它们提供了全球传播的平台和可能。电影制作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海啸般转型后,伴随着海外市场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好莱坞在类型上不断收缩,各大制片厂哪里还有闲钱关注电影的多样性?是网飞这个巨型的融资机构,让更多的独立电影人有电影、电视剧可以拍,也让美国电影变得比过去的好莱坞更丰富。而斯皮尔伯格与网飞的冲突,其实也给中国当下文化产业带来了某种启示,即新媒介如何妥善处理与传统电影制作人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适应国际上新的游戏规则。

  网飞正在用流媒体快捷、方便、费用低廉的播放模式,颠覆着传统影院的种种不便,这也是传统影院联合封杀网飞的主要原因。未来的年轻人不是电影趋势的创造者,但他们是趋势的选择者。小规模的院线发行和全球的流媒体发行,是未来电影的观看方式。

  面对网飞的强势竞争,迪士尼启动了“Disney+”的新流媒体计划,将于今年底推出,同时,迪士尼开始陆续从其他流媒体平台撤下他们的作品。为应对网飞在国际市场上的迅猛发展,迪士尼也宣布,由其多数持股的Hulu将进军国际市场,通过开发更多原创内容来吸引海外用户。网飞面对的不仅仅是迪士尼,同为高科技公司的亚马逊影视业务部已经摩拳擦掌,快速推出了一系列进军影视产业的重大举措,在宣布向全球推出流媒体视频业务Prime Video的服务后不久,开始考虑收购地标影院,并计划在未来每年拍摄30部电影。苹果也不甘掉队,于去年宣布进军流媒体视频和新闻订阅服务后,目前已经完成了5部原创电视剧的拍摄,还有6部尚在制作中,并已接近尾声。据估计,苹果的流媒体视频服务将于今秋正式上线,届时,苹果能提供的原创内容在11部左右。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影视作品,像《流浪地球》这种现象级电影也将通过网飞的平台走向全球,这对一直在北美院线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电影来说,是个利好。然而,如何通过外国流媒体巨头“走出去” ,以及实现中外流媒体的战略合作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助力,仍将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