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刘三姐》剧照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广西及南宁民族特色文艺创作成果, 5月22日,舞剧《刘三姐》 2019年全国巡演首场演出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该剧由南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品,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演出,邀请国内艺术名家与南宁本地文艺力量进行联合创作,由中国舞协主席、著名编剧冯双白担任编剧,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丁伟担任导演,南宁市舞协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李紫君担任副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女主角黄婉秋担任艺术顾问。
主创团队在舞剧《刘三姐》的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经典故事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结合当代审美、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创新演绎“壮族歌仙刘三姐” ,着力塑造全新的刘三姐艺术形象,展现广西民族文化的魅力。全剧以山歌作为舞蹈创作素材,用丰富优美的舞蹈语汇,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
“舞剧《刘三姐》在精神与气质上同经典一脉相承,但在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冯双白表示,“相比于以往刘三姐题材的文艺作品,舞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一个青春、美丽、灵巧,同时又一往情深的全新的刘三姐形象,贴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以吸引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
“我们是怀着向壮族人民学习、向经典文化致敬的态度,将那段感动过无数中国人的传奇故事,用舞剧特有的艺术形式重新演绎,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丁伟介绍,舞剧《刘三姐》在保持原有艺术精华的同时,加入广西地方戏的素材,并融入了壮族传统的铜鼓舞、扁担舞等非遗特色舞蹈及原生态多声部山歌等,以舞叙事,以曲传情,使舞剧更具可看性和观赏性。同时,还融合了当代舞、街舞等流行艺术形式,将广西特色音乐元素和当代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我们从塑造鲜活的舞剧人物出发,对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创新进行探索,使该剧形成‘民族’与‘时尚’并存、‘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独特审美,也更具新时代独特的民族韵味。 ”丁伟表示。
在该剧执行导演李莎看来,刘三姐这个人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唱山歌,在电影和其他的剧种里,都可以用唱歌来塑造这个典型形象,但在舞剧中,人物是没法直接开口唱出来的,这对编导的发挥限制很大。“如何把山歌变成‘可舞性’的状态?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我们最终寻找到一种共识:把属于歌的部分留给音乐去表现,而舞蹈则着重挖掘人物的灵魂。 ”李莎表示,跳舞的“刘三姐”是一个前人从未尝试过的舞台形象,也正因如此,当初这个最大的挑战,也是舞剧《刘三姐》最令人期待的看点。
作曲家李沧桑担任该剧的作曲,负责将多首山歌改编为舞剧音乐。“歌曲有完整的歌词与旋律,节奏调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将歌曲转换成舞蹈音乐以后,音乐就需要器乐化,它就不能只是用人声支撑整个音乐的进行。我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原有山歌旋律的动机,进行再创作,让山歌变为具有舞蹈性的音乐。 ”她说,“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音乐主题,不同人物、不同剧情的发展都要配合不同的音乐。比较形象地说,就是将‘对歌’转变成‘斗舞’的感觉。 ”她举例,在刘三姐与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的片段中,为结巴秀才创作的音乐和节奏是拆分调整的,为的就是配合这个人物的紧张情绪和他的结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