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筑梦情缘》:现代对话传统,梦想照进现实
栏目:艺林
作者:栋笃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曾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作中如是说道。建筑被称作“砖木写成的史书” ,用结构来表达思想,历经时光流转、传承文化内核。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关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筑梦情缘》创造性地让建筑与文化坚守相融合,将镜头聚焦于普通人关注甚少的民国建筑行业。

  民国时期的中国,西方建筑风格盛行,而以沈其南、傅函君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人不愿丢弃自己的优良传统,在建筑设计与营造中坚持继承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民族文化自信。当时,国内建筑红砖倚靠“外国造” ,沈其南为了制造出能够与之相抗衡的“中国造” ,一次又一次地自主试验,终于成功并将配方公开,彰显了华人建筑师的风骨。在无锡同乡会馆的竞标中,傅函君将现代建筑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极具现代性的外形设计中,加入“方盛”“如意”等中国传统特色元素,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对话,战胜国外设计师,展现出华人设计师的风采。

  《筑梦情缘》将建筑领域的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话题生动立体地呈现于荧屏之上。傅函君认为“中国现在的建筑设计师,除了模仿和学习以外,最重要的应该是坚守” ,而留洋归来的杜少乾则推崇西方建筑,认为“国内建筑业应该来场大变革,传统不应该维护” ,但傅函君反驳“就算是革命也应该批判地传承,而不是全盘的否定” 。二人关于中西方建筑的争论,让观众在窥探建筑领域观点碰撞之余,也能够思考当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描摹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 《筑梦情缘》还意图在那个时代缝隙中找寻观照当下的力量。该剧放大了男女主人公身上的“梦想”属性,除了个人的职业梦想,他们身上还承载着“建筑梦想” 。“一个领域的崛起,不单单只靠一个人,而是要靠整个同行砥砺前行。 ”剧中以沈其南、傅函君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建筑从业者,既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更是那个年代里一个行业不断成长的推动者,他们将自我价值与行业发展融为一体、怀揣着建筑梦想推进民族建筑事业的信念,在激励观众的同时,也更好地阐释了“筑梦”这一主题内涵。

  剧中,沈其南从基层做起,深入工地实践,用汗水浇灌梦想,最终闻名上海建筑界,成为华人营造师之大成者。傅函君克服重重困难,用行动诠释初心,用才华和努力消除歧视,最终梦想照进现实,成为知名女建筑设计师。他们都肩负梦想,不满足于现状,并为之不断奋斗,以求实现人生目标,为行业进步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筑梦情缘》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建筑师风骨的同时,其传递出来的理想情怀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时以沈其南、傅函君为代表的建筑从业者“热血铸梦、坚守理想”的执著模样,也是对当下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