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作家排行榜
栏目:艺苑走笔
作者:张凡 杨玄璘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第13届中国作家排行榜新鲜出炉,榜单一经发布便引起各大网络媒体及读者的广泛关注。与以往不同的是,童书作家榜首次以单独榜单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可见近年来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出版商业化态势日渐突显。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历届中国作家排行榜均以版税的高低作为排次的标准,然而榜单中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高额版税是否就代表了作家创作的高水平和作品的高质量?作家作品在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是否就代表了这些作家作品就一定广受欢迎且拥有庞大的读者群?都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仅从版税信息这一点而言,版税所得越高无外乎其销售量就越高,但高额的版税在充分展现作家所创作作品的商业价值之外,同时也呈现出当前社会大众的某种阅读趋势;换句话说,“作家排行榜”可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大众阅读推荐书目,这便如同豆瓣评分、猫眼评分等对于观众选择观看哪部电影的导向性意义一样,评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电影本身的受欢迎程度。一般而言,人们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热门图书信息,对榜单上的作家作品往往会特别留意:一方面未阅读过上榜作品的读者,怀着一种对上榜作品的阅读期待展开阅读;而另一方面,已对作品有过阅读体验的读者因作品的上榜往往会选择重读上榜作品。从这个层面来看,最新一届中国作家排行榜有着一种阅读风向标的导向作用,其为当下日益忙碌的读者群体指出了一种阅读方向及选择的针对性与可能性。

  而就作家作品“上榜”本身来说,作家排行榜虽说代表了作家创作的一种高度和水平,而这也往往被人们视为作品质量与水准的一种表达,从而导致人们不仅对榜单上的作家作品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同时也会将“畅销读物”视作高质量高水平作品的判断标准。然而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人们要理性地看待这些以版税高低为衡量标准的“作家排行榜” ,并非所有排名靠前的作品就一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实际上也并非所有具有较高文学水准的作家作品都与版税直接挂钩。换言之,“作家排行榜”所呈现的商业价值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何况这些以版税高低为排序标准的作家榜,也就仅从市场效应这一层面来说明榜单上的作家作品受社会大众的欢迎程度以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大小而已。而若要从文学价值本身的发掘出发,这需要广大读者抑或学者研究者们在深入阅读揣摩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因而,仅就“作家排行榜”上所显示的版税数额以及与网络媒体具有阅读导向性的软文推送便断定作家作品真正价值之高低,是不太理性的阅读选择行为。

  当然,作家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其所产生的商业效益能否共存?这始终都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学创作者们力求努力和提升的方向。而事实上,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文学价值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其本身与作品可能赢得的商业效益并不冲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更何况,就作品功能来说,文学作品最终都是要回归到育人、怡情、长智等社会功能上去的,而市场经济主导下文学创作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打造“畅销读物”等诸多途径帮助广大读者不断去发现和发掘。当然,现如今的人们既不缺少经典作品的阅读源,也不缺乏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性想象,诚如位居第13届中国作家排行榜头名、以创作《三体》等科幻小说而闻名的刘慈欣,其将特有的中国叙事与科幻创作有机结合,为社会大众创造了一种新式阅读想象。某种程度上,虽说市场环境下追求商业价值会消解作家一定的文学敏锐性和社会洞察力,但另一方面作家也需要通过市场销售等方式来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借此来进一步进行自身的文学创作,进而推动自身创作的可持续性和提升自身作品的影响力。

  从第13届中国作家排行榜尤其“童书作家榜”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当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所得版税所呈现的这种高位态势,不仅说明了这些代表性作家作品受大众读者普遍欢迎的程度高,同时也体现出当下我国读者群体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群正在不断壮大,社会阅读的整体氛围日渐浓郁,如此一种阅读上所呈现的总体趋势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来说是大有益处的。更进一步地说,客观而理性地看待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作家排行榜” ,不仅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