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胡同》:京味、酱味、人情味,味味入心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芝麻胡同》剧照

  “从《情满四合院》到《芝麻胡同》这样一批京味电视剧的连续播出,并持续产生影响,为全国影视创作乃至文艺创作如何打造地域文化系列作品提供了新启示。 ”在3月16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承办的电视剧《芝麻胡同》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如是说。 《芝麻胡同》以1947年的北京沁芳居酱菜铺为背景,讲述老板严振声、妻子林翠卿及一心为父亲治病的牧春花三人之间相互扶持、风雨共担的情感故事。

  据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介绍,《芝麻胡同》不仅在北京地区收视率占据首位,而且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南方省市的综合数据也达到了14.07%,可见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由北京方言、京派文化构成的京味剧,既是对老北京乡土情感的展现,也是对往昔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超越利害得失,交往方式的追忆。 《芝麻胡同》能引发观众共鸣,体现了构建地域文化自信的成功,进而通过地域文化自信构建整体文化自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从电视剧《渴望》 《编辑部的故事》到近年来的《正阳门下》 《正阳门下小女人》 《情满四合院》 ,再到《芝麻胡同》 ,这一系列的作品,趟出了一条带有京味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的电视剧创作之路。

  “ 《芝麻胡同》有两大特点,一是京味儿特色,二是现实主义风格” 。李准认为,以北京普通人作为全剧的主人公,聚焦北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流,使作品的生活质感大大加强。全剧没有任何说教,也没有直接去描写现实问题和时代的重大主题。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时代的风貌,“比如在该剧开始,北京的中轴线显现,从景山到正阳门,然后出现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还有大街上的各种小吃……摔跤场,然后是穿军装的匪盗。几分钟之内,北京那个时代,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的面貌全都勾勒出来了。 ”李准说。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该剧看起来很平凡,讲述老百姓平凡生活的故事。但它不仅仅是一部生活剧,还是一部文化剧。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浸入到作品当中,所以这部剧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与普通老百姓有关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通过故事映照出来。“这部作品讲了一个大院三代人几个家庭所有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情理交融、情理相通、通情达理地解决了情和理之间的矛盾。 《芝麻胡同》通过这些‘情理矛盾’的故事及解决方法给观众讲述了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文化的悠长和自身的不足。这是一部生活韵味悠长的剧。 ”

  对于京味儿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段,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处主任赵彤总结道:“胡同是家庭伦理剧和时代变迁剧的主要场所。在胡同里选择一个场所,特别是通过店铺来展开左邻右舍、过客来宾的关系和纠葛,展现地道的北京人在事态变化、事世变化中的做派,这是北京影视作品长期以来的做法,甚至近年来逐渐放大。由‘胡同+店面+住所’构成的叙事空间,其中胡同对应的是社会人来人往,各色信息可以交流。店面对应的是营生,立身之本。四合院对应的是人民群众,这就是一个贯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合结构。 ”

  《芝麻胡同》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尤其是演员表现老北京人的做派的细节呈现。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 《芝麻胡同》对建筑、饮食、风俗、语言等等方面的呈现,通过北京人的文化性格串联起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芝麻胡同》主要讲水土和人的关系。几个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特别是刘蓓,最后一集她‘心理在流泪,脸上却带着笑容’的表演很出色。而且这部剧一反年代剧的大团圆结局,值得肯定。 ”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总结道:“京味、酱味、人情味合在一起,就是《芝麻胡同》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