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才能“开新”
——观新世纪昆曲新编剧目的得失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自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入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十年规划》等政策,不断加大对昆曲的支持、保护、传承力度,上昆、苏昆、宁昆、北昆、浙昆、台昆等昆剧演艺单位除了致力于传承传统戏之外,还新编演了50余部历史剧和现代戏,如《班昭》《伤逝》 《湘水郎中》 《一片桃花红》 《红泥关》 《红楼梦》 《孟姜女》 《西施》 《关汉卿》等;改编自传统的昆剧剧目,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古典小说为素材编创的新剧目,反映现当代生活的现代戏,以及将国外名著和西方经典戏剧演绎成昆剧都有呈现,在国内昆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p>
<p> 尽管新编剧目数量不少,但总体来看,被广大观众认可的少;演出几场、媒体上热闹一阵的多,而被保留下来又能被不断上演的则极少。即使有一些剧目如《班昭》 《红楼梦》等获得诸多好评,但在公众中也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那么,新编昆曲剧目存在着哪些问题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p>
<p> 一些剧目缺少服务大众的意识,不太考虑普通大众的精神需求,多是在迎合少数文人的审美趣味。有些剧目所表现的大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坎坷人生、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在这些剧目中渗入现代意识,对人物的灵魂进行深入挖掘。不是说这类题材不能写,也不是说不能在人物的内心深处下功夫,而是这些题材会远离广大民众的生活,其主旨也难切合广大民众的愿望,这种展现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意在引导观众思考深奥的人性问题乃至哲学问题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更不符合戏曲艺术的特质和普通大众的审美习惯,其结果只能是将原本是大众的戏曲变成了“小众”的戏曲,让昆曲成为只有少数文人欣赏的所谓的“高雅”艺术。</p>
<p> 一些剧目缺少合情合理的具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没有讲好中国故事。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积聚了许许多多的好故事,但新编演的剧目却没有讲好这些故事。此外,不少作品没有按照昆剧文学的要求编创剧本,不但曲词不雅致、缺少诗意,还多不合曲律。昆曲音乐是曲牌联套体,其曲词填写应是用诗性的语言严格按照每一支曲牌的格律要求来创作。然而,由于如今的一些昆剧作者对昆曲不了解和缺乏古典诗歌创作的修养,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用什么曲牌、什么行当用什么曲牌,甚至根本不知道【山坡羊】和【绕池游】有什么区别,它们是什么样的旋律,更不要说写出来的字词句符合曲律的平仄和韵脚要求了。</p>
<p> 虽然新编昆曲剧目存在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编演新剧目工作的积极意义。编演新剧有助于培养优秀演员。戏曲演员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演员一样,只有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才会被广大观众认可。沈丰英、俞玖林就是因为演了青春版《牡丹亭》才为观众所知,黎安也是因为演了《景阳钟》得到了许多“昆虫”的喜爱。反过来说,即使将传统的折子戏演得再好,人们也不过是夸赞演员的表演。</p>
<p>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新剧能够培养当代观众。可以这样说,没有青春版《牡丹亭》在许多大学的巡演,今日就不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观众。当然,其他新编的优秀剧目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如有些人在看完《景阳钟》后说:“ 《景阳钟》让我爱上了昆曲” 。戏剧是观众的艺术,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了戏剧。培养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编演出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新的美学风貌的优秀剧目。但编演出优秀新剧目的前提是继承传统的剧目与昆曲的表演技艺,如果不以“固本”为基础,就想“开新” ,无异于在沙滩上建一座不打根基的高楼。</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