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改革新人,像江河水一样勇往直前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江河水》剧照

  在一众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视剧之中, 2018年年底在江苏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江河水》是十分独特的存在,它放弃了许多电视剧采取的40年大跨度讲述的叙事策略,只截取了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继续改革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虽说整部电视剧围绕着港务局这一对于观众来说比较陌生的行业,但是港务局领导班子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务实改革的江河、保守中庸的秦池、阴险贪婪的朱三才,电视剧将他们塑造得丰富而典型,不禁让观众“对号入座” 。同时,剧中穿插的沉船事故、文物走私、侵吞国有资产、抗洪等情节,让主人公江河面临的难题一波接一波袭来,也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1月8日,在电视剧《江河水》作品研讨会上,评论家们肯定这部电视剧推出了新改革人物形象,立意宏大、视角独特,讴歌了那些在改革开放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干部群众的感人形象和美好情怀。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江河作为东江市公安局副局长被副省长“点将” ,空降到了改制工作毫无进展的东江市港务局,他所面对的是长期担任常务副局长、自以为就要转正的秦池,以及港务局广大干部职工等“老码头”的不信任。他的第一把火就是清理被干部占用的值班宿舍。相信这一情节会让很多观众很感兴趣,因为这也是不少单位的历史问题和老大难问题。评论家们认为,江河就是一个文艺的“新人”形象。“他是一个官,可是不像官,没有一点官气,包括演员秦昊本身长得也不像官。 ”评论家李京盛说,“他一身正气、一身勇气,一心为人民服务,丝毫不考虑个人问题,不会为自己盘算。 ”李京盛认为,改革者形象也应该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不是一个模式、一个类型的,大家都按先遭遇坎坷、受到打击然后又奋起的模式写就太千篇一律了。“江河就是一往直前,哪怕受到诬陷,依然前进,改革给了他底气。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则把《江河水》视为“江局长上任记” ,江河就是一个冷面后生形象。《江河水》以反腐败和改革两条线共同推进,推动改革和反腐败都是要打破利益链条。“他不‘冷面’的话,是破不开这些局面的。 ”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在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一方面保守主义与守成主义有所抬头,另一方面继续推动改革,势必触及既得利益者和从前的改革者,江河的改革遇到了从观念到体制再到利益有关各方面的阻力。江河这个人物最能触动观众的地方就在于他敢于担当的精神,与个别赖政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剧中的“新人”除了江河外,他的对手人物、东江市港务局的二把手——秦池也是一个“新人” 。他口口声声为了港务局的利益,实际上圆滑行事,奉行不得罪人的“老好人”原则,不动声色地利用朱三才频频给江河使绊子,原先的改革者反而成了改革的阻力。在最初的十几集里,可能有的观众还会被他的言语迷惑,一时认不清他的真面目,随着他不断地为了自己的官位、为了掩盖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一步步地暴露出他反改革的一面——腐败,观众也跟痛恨朱三才一样痛恨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如此真实,演员郭涛也演绎得活灵活现,他只从眼镜背后看人,暗示着人物表面上执行领导决定,实际上却忘掉了共产党员的初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改革越深入,就越是要解决领导干部和主要员工的信仰和个人人品问题。江河的信仰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共产党最大的宗旨。“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什么是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其中就包括不受处分和违背良心当官。 ”电视剧的最后,江河质问秦池为什么“变质”了,秦池以朱三才、丁愧等人的胁迫利诱为借口,江河说:“你这么说究竟是为了骗别人还是为了骗自己? ”李准认为,江河说得很深,秦池就是既为了骗别人也为了骗自己,最后要他在个人的生死、个人的利益和党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保护个人利益。“改革进入深水区,太需要江河这样的干部,但是像秦池这样的干部却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警惕,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人之常情。 ”同时,李准也建议,还可以给秦池这个人物多加一些戏。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处主任赵彤对秦池这个人物很有感触,他认为电视剧《江河水》向观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秦池这样的人物曾经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可是到今天他已经变成了改革开放的阻力,为什么会这样?赵彤把秦池比作池水、止水,把江河比作奔腾的河水,他认为他们之间的分歧就是改革之后是躺在改革的成果上、成为既得利益的一部分还是继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