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启历史新时期的中国进入风起云涌的全面改革阶段,做出“百万大裁军”战略决策。方邦彦、何有邻等一批优秀军官,开始转业走上企业、政府等工作岗位。他们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经历着时代的挑战,在顺应中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加入并领导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历经外贸转型、价格并轨、自主创业、市场竞争、国企改革、国际并购等跌宕起伏的风云变幻,经受着国内外以及事业、家庭的种种考验……日前,由付宁执导,张强编剧,陆毅、袁泉等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的现代都市情感剧《风再起时》 ,在湖南卫视播出,获得良好收视成绩和较好的社会反响。
近日,由中国电视艺委会主办的电视剧《风再起时》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李准、仲呈祥、王伟国、陈旭光等专家学者以及该剧的出品方和主管领导、主创代表,围绕故事立意、创作初衷、剧本情况、人物塑造、时代精神等开展了深入探讨。“ 《风再起时》以艺术的手法,全景呈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成就,真实还原了一代人的创业生活、革命历程和命运沉浮,描绘了改革实践者的奋斗史和社会变迁。从某种意义来说, 《风再起时》的独特选题视角,填补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题材电视剧的空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龚志南评价说。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时期,是一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一方面,我们想让亲历者产生共鸣,抒发他们的情怀;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告诉正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人,告诉他们父辈们所取得的成果多么来之不易,过程多么艰辛。要接过父辈的旗帜将改革进行到底,要通过讲好一个接地气的故事,把那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人和事记录起来,把改革开放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该剧出品人许辉谈起《风再起时》的创作初衷时如是说。该剧编剧张强谈道,“在具体创作中,我们一方面努力构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进程的深度和广度,艺术再现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同时,在宏阔叙事中穿针引线的是几个家庭的情感变迁,通过人物展现具体故事,并借助这些改革开放的实践者进而呈现平凡人物各自不同的命运,编织描绘起大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梦想的图景。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图解政策,但也不能完全跟政策无关。作为一个清醒的创作者,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是这部作品给我们的很大启示。“该剧通过对以方邦彦为代表的一批转业军人命运选择的描写,以及对方、何两家人物关系的刻画,形象集中地表现了近40年我国城市改革的时代风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特别是《风再起时》前所未有地通过剧中方氏兄妹和张教授的关系描写,引进了一条关于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大讨论的叙事线。“敢于这么写,一是要有眼光,二要有勇气,三要熟悉生活,四要确实有功夫,这是该剧与其他类似题材电视剧最鲜明的区别。 ”李准表示。
“ 《风再起时》以审美的精神赞美改革开放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觉得该剧成功的关键有几点,“第一,真实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真实面貌;第二,成功塑造了以方邦彦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转业军人的英雄形象;第三,这部电视剧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在进行着。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提道,如今关于改革开放题材的作品很多,全景式、国家情怀、以小见大的都有,但该剧能将关注点集中到经济变迁中人们精神领域的提升,触及到改革开放中高于市场经济之上的精神文化层面,这是它最独特的一点。“该剧最大的成功在于其采用了一种编年体式的结构。 ”在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看来,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济体制改革节点,从“下海” 、体制改革、国企改革、 WTO、金融危机,一直到党的十九大召开,都在剧中得以艺术化地呈现。
“这是一部比较厚重的剧。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发家致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业成功,而是将其提高到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 ”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评论说。中国电视艺委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 《风再起时》既让观众看到了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足迹,同时也细腻地刻画出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平淡却温暖的情感,让观众看到了充满烟火气息的年代感情。在陈芳看来,如何将生硬冰冷的金融概念、经济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影像语言,让普通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是该剧呈现时的重点和难点。
文艺评论家汪守德概括他看这部剧后的感受:“中国道路,中国气质,中国情怀,军人情结,商业伦理,国际视野。 ”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发现,“最近改革开放题材的电视剧有个特点,都用‘老戏骨’撑戏,他们也给出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答案,确实在演技上技高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