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近乎正常》剧照
继《我,堂吉诃德》 《Q大道》 《一步登天》 《音乐之声》等剧之后,由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出品并制作的又一部中文版百老汇音乐剧《近乎正常》日前在北京亮相, 8月3日至26日登陆北京大麦·超剧场。该剧讲述了一个家庭中患有躁郁症的母亲与疾病抗争的故事,以及她的病症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带来的影响。原版《近乎正常》于2008年在外百老汇开始预演, 2009年正式登陆百老汇,并于当年获得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托尼奖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编曲以及最佳音乐剧女主角三大奖项, 2010年又荣获了普利策戏剧奖,是21世纪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音乐剧。
中文版《近乎正常》由约瑟夫·格雷夫斯执导,程何担任戏剧构作和剧本翻译,赵继昀担纲音乐总监。七幕人生此前打造的多部中文版百老汇音乐剧均由程何负责剧本翻译,她表示,此次引进和制作《近乎正常》这部剧,是七幕人生想在题材上做一些突破,看看是否能从“小处”入手,把一些好的、有个性的外国戏剧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
“我们之前做的《我,堂吉诃德》 《Q大道》等剧,覆盖的观众人群相对会广一些。 《近乎正常》的着眼点相对小,它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这其中有精神疾病、家庭危机、重男轻女、家庭主妇的困境等等,这些都是当代社会很热门的话题。 ”程何说,对于这些话题,中国观众都或多或少会有共鸣,所以《近乎正常》是一个以小见大的作品。
《纽约时报》曾评价原版《近乎正常》 ,“目前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中,没有哪一个像《近乎正常》那样直指人心。 ”“直指内心” ,也是程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的。因为这部剧把人内心最深层、最脆弱的部分都挖掘出来了,所以她发现,在翻译剧本的过程中也是在发掘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内心对抗。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她为了翻译这部剧,跟她的心理医生聊过很多次,试图努力地认清自我、接纳自我。她说,“这就是一部让人学会接纳自我的剧。 ”
剧中的母亲是躁郁症患者,即双相情感障碍,她有一个唱段《你不懂》 ,唱出了这一病症患者的内心独白。程何说,她翻译这首歌时一边译一边哭,“觉得它写的就是我自己” 。她的一个朋友看了翻译后的歌词说,感到每一句都在呐喊。饰演母亲的两位演员演唱这首歌时也很动情,在排练时,唱这首歌就会唱哭。
“一部有力量的音乐剧。 ”这是《近乎正常》最触动赵继昀的地方。它的乐谱中标记了很多形容词,比如“滚动的”“萦绕于心头的” “像羽毛一样的”等等。“这些词在乐谱里不太常见,是原创作者根据剧情发展添加的词汇。这是我们在排练过程中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创作中很有意思的地方。 ”赵继昀介绍,该剧的音乐风格非常多元,包括圆舞曲、室内乐等古典音乐元素,也有摇滚、流行音乐元素。
中文版采用了和原版编制一样的乐队配置,现场一共有7个乐手。“经常有人问我,音乐剧为什么需要真的乐队。 ”赵继昀说,“答案特别简单,因为更真实。就像听古典音乐,你不会满足于听专辑,而是更愿意到现场去听,能感受到和演奏家的交流。音乐剧也是一样的,现场音乐会为这部剧注入更多能量和情感。 ”
在百老汇音乐剧的本土化上,中文版《近乎正常》并不像之前的《Q大道》那样做全盘的本土化,用程何的话说,“只是在细微处做了一些非常圆滑的调整” 。中文版保留了故事的背景地美国,和原版一样依然是讲述一个发生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但是又刻意模糊了它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在考量了中国和美国文化语境下都成立的文化元素后,用这些来替代原版中那些美国独有的文化元素,使中国观众在观看这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时,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障碍。程何举例说,剧中女儿的男朋友只喝自己酿造的有机酒,原版中用了一个美剧的梗来描述他,但中国观众对此很难理解,所以她翻译时,说他是“酒鬼中的梭罗” 。因为中国观众熟悉《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就能轻易领会这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