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开新”提炼戏曲之美
——新编莆仙戏《踏伞行》的创作启示
栏目: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莆仙戏《踏伞行》剧照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提供

  戏曲新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对于戏曲实践者来说,各有其法;对于观众来说,反应各异。如何让原汁原味的古老戏曲在现代舞台上,散发出让今天的观众可以目不转睛的美的气息呢?在新编莆仙戏《踏伞行》的创作实践中,编剧周长赋、导演徐春兰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新编莆仙戏《踏伞行》在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成功首演。惠民的票价和福建深厚的戏迷基础,让演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观看首演的戏曲专家,都有着一样的再简单不过的感受:“美! ”莆仙戏以莆田方言为语音载体。在莆田方言里,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入声得到保留,具有完整的八音体系。几乎听不懂唱词,却能被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步一摇所吸引。奥妙在哪里?

  《踏伞行》讲述的是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相识、相爱的故事。陈时中和王慧兰本已定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逢乱兵冲杀,二人巧遇于风雨途中,同伞前行。后寻宿于客栈,王慧兰知晓陈时中真实身份后,一试未婚夫婿心性,因陈时中谎称自己未曾联姻并向自己求亲而难以释怀。在渔船上,陈时中向王慧兰认错,主动退亲,再次向她求婚。王慧兰百感交集,纠结不已。雨又来了,两人同伞同舟,继续前行。

  对于周长赋来说,选择这样一个故事来进行创作,并不是突发奇想。莆仙戏流传至今现留存有5000多个传统剧目,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基底来体现莆仙戏的传承与创新呢?周长赋看到一个关于“陈时中”的戏,发现这个故事与当代年轻人的婚姻爱情是相通的。“这个故事里有戏,包含了战乱、相遇、试探、心理阴影等戏剧性元素,而且能够将莆仙戏的传统程式表演融入进去。 ”于是,周长赋开始动手创作,而且严格按照莆仙戏的曲牌去创作,“我之前创作过昆剧剧本,发现昆剧填词需要严格按照曲牌去填,我就想莆仙戏也应该这样呀。新编的莆仙戏里,有时观众听不清演员在唱什么,其实原因都是没有按照曲牌去填词,文学创作不合音律。莆仙戏和昆剧是一样的,都是曲牌体,像西方歌剧一样很讲究文学结构和音乐结构的结合。 ”

  在周长赋一度创作的基础之上,徐春兰的二度创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徐春兰曾导演过京剧、昆曲、赣剧、梆子戏、评剧、越剧、锡剧等,却还是第一次排演莆仙戏。接到邀请,她既激动高兴,又诚惶诚恐。“排戏之前,我只听说过莆仙戏,没有看过。在翻阅相关资料后,我才知道莆仙戏是中国戏曲里的一件宝藏、古董。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现代舞台上展示好这件闪光的宝贝。 ”徐春兰说。为此,她开始大量做功课:看录像,学习了解莆仙戏传统折子戏;去乡下观看莆仙戏《海神妈祖》 ;感受到了莆仙戏的内敛含蓄、优美细腻、滑稽幽默、不张扬且从容的东方艺术特点。

  慢慢地,徐春兰沉淀下一系列能够抓住现场观众反应的排演《踏伞行》的办法。比如,在对剧本的二度调整上,她重在表达“真情、真爱的重要意义” ;在服装、灯光、音乐、舞美上,她既保留莆仙戏传统的美学风貌,又注入当代剧场的演出特征,优化利用现代器材,让舞台、人物都显得非常亮丽。最特别的是,她给莆仙戏做了一个“台中台” ——舞台中间是传统的戏曲舞台,舞台的外围是古典唯美的现代舞美装置。“我想要做的既不是写实,也不是唯美,而是空间。演员们在这个空间内唱念做打。 ”她在空间营造上,非常注重莆田木雕的使用。“我们要让剧种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再发展起来,使其特点更加完美,且与当代文化的发展、当代观众的审美相适应。 ”徐春兰说。

  在徐春兰的严格要求下,演员们都非常努力。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黄艳艳饰演王慧兰,她毕业于莆田市艺术学校,曾在莆仙戏《江上行》《巧团圆》 《黄金梦》 《状元与乞丐》 《天子与娇客》 《江梅妃》 《海神妈祖》等剧目中担任过主演。“在莆仙戏的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非常讲究肢体语言表达丰富。莆仙戏的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科介表演。我有时候会遇到莆仙戏科介的应用和人物情感结合是否流畅自然的问题。 《踏伞行》需要把莆仙戏的科介应用到极致唯美,我们经历了排练场上的一次次体验和磨合,虽然过程艰辛曲折,但观众的喜爱让我们非常开心。 ”黄艳艳说。

  可贵的是, 《踏伞行》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身怀绝技,一部戏就是一次传承的成果验收,又成为传承的另一个起点。“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承担着传承保护、引领示范莆仙戏表演艺术,创作生产精品等职能,为莆仙戏生存构筑了良好的戏曲生存环境,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介绍道,自莆仙戏剧院2011年成立到现在,除了创作、打磨《江梅妃》《海神妈祖》等精品剧目外,更注重通过传承保护培养和力推优秀青年拔尖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恢复练功及师带徒制度,进一步提高全体演职员的艺术水平。剧院借助福建省戏剧“水仙花”比赛、中青年演员比赛、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的东风,挖掘、抢救、复排了《迎春牵狗》 《瓜老种瓜》等20多个传统折子戏、 《激励功书》 《黄金梦》等20多个传统表演片段和《目连救母》 (上、中、下) 《高继祖》等真正能够体现莆仙戏文化艺术内涵的大型古老传统经典剧目。

  “此次剧院精心打造《踏伞行》 ,不仅是为了充分展现新时代莆仙戏人对莆仙戏品质和审美理念的追求,还希望以新编莆仙戏唯美典雅的调度、诗意缠绵的舞美、精彩绝伦的灯光、韵味独到的唱腔、精湛细腻的表演,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古老戏曲重焕青春的魅力。这对于莆仙戏剧种的发展、拓展莆仙戏的表现题材有着积极意义。 ”吴清华说。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