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着金子的河》:充满艺术智慧的英模电影
栏目:观点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国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村支书。科克墩村只有59户人家,大多数群众是维吾尔族,刘国忠一家是这里唯一的汉族人家。199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刘国忠带领科克墩村告别了无电、无路、长期喝苦水的历史,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元增加到2012年的7000元,94 %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在科克墩村群众心目中,刘国忠就是最坚实的靠山。但刘国忠本人家里却十分贫困,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最值钱的家具是一台18英寸电视机和一台旧冰箱。2013年,刘国忠获得“中国十大最美村官”殊荣。也是在这一年10月,刘国忠与妻子在骑摩托车回家途中意外摔倒,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2岁。

  由上海援疆指挥部、求是影视中心联合摄制的电影《漂着金子的河》取材自刘国忠的真实事迹,通过艺术再创作,充分展示了喀什农村“维汉团结一家亲”的真实情况和新疆干部“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的光辉形象。据导演兼制片人刘春彦介绍, 《漂着金子的河》开拍前,编剧组在科克墩村生活了3个月,先后撰写了31稿剧本,最后决定以纪录片的手法拍摄故事片,将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和情感注入影片,带着对英雄人物和真实事件的敬畏,在大银幕上再现群众心中的刘国忠。

  在中国影协的指导下, 《漂着金子的河》日前在京举办专家观影座谈会,专家学者对影片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其真实反映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生动展现了南疆基层村干部“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堪称一曲对新疆民族团结大爱与真情的优美颂歌。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评价《漂着金子的河》是一部沉着内敛、委婉动人的影片。“主创团队充满艺术智慧,没有正面展现主人公刘国忠在世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经历,而是选择从一位位亲人、一个个群众的视角来追溯刘国忠生前的事迹,通过普通老百姓的真切怀念,彰显了他平凡中的伟大。 ”

  著名编剧赵葆华认为,生活中的英模人物并不等同于艺术作品中的英模人物,“对于英模题材电影而言,艺术转换十分重要,它是英模人物能否被观众接受的生命线。 ”赵葆华表示, 《漂着金子的河》的主人公刘国忠一方面是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又是乡亲们不可割舍的亲人。“ ‘带头人’和‘亲人’两种身份,构成了刘国忠这一人物的主体特征。影片通过日常性和纪实化的美学手法,展现了生活的质感、人物的魅力与情感的裹挟力。 ”赵葆华表示。

  “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定要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准则,但与此同时,也应力争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 ”中国影协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举了一个例子:影片中刘国忠去世之后要举办葬礼,但汉族和维吾尔族的丧葬风俗并不一样,戏剧矛盾由此生发。“最终,双方在互相碰撞中实现了融合,这很有象征性,也极具感染力。 ”饶曙光认为,这种遵循“美美与共”的创作理念,理应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