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剧场话剧《人生天地间》3月8日上演——
“希望阿Q获得真正的胜利,而非‘精神胜利法’”
栏目:创作谈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雨果曾说过,“被人摘下面具是失败,自己摘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 3月8日至18日,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年的首部新作,根据鲁迅的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改编的《人生天地间》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上演,并参加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这出学院派风格浓郁的原创小剧场话剧《人生天地间》并非颠覆性的改编,而是基于原小说进行了提升和升华,抑或说是一种致敬。该剧编剧杨占坤、导演刘立滨、主演苏小刚。全剧通过底层小人物阿Q的亡魂回顾自己在未庄既平淡又悲惨的短暂一生,以荒谬的喜剧性的行为演绎了一出精神上的悲剧。

  2016年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 《人生天地间》应邀参加第七届戏剧奥林匹克戏剧节并在波兰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与称赞。在那次难忘的演出的谢幕阶段,一共收获了9次热烈的掌声,在主创们看来,这些掌声更多的是基于“文学的力量” ,也就是对鲁迅先生的敬意,让更多国外的年轻观众了解到鲁迅这位伟大的中国作家。正是基于该剧非常扎实的文本和精彩的舞台呈现, 2018年一开年国家话剧院即对该剧进行重新创作,并将其列入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

  编剧杨占坤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将两万余字的小说《阿Q正传》改编为目前11000字的话剧剧本,以“姓氏” 、“胜利” 、“爱情” 、“革命”等章节为视角,深入主人公内心,透视其荒诞的一生和人性的可怖。“自省的意识,是我在编这部戏时的主旨,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自省,和对国民性的反思。从第三人称的叙述转化为第一人称,也是想从阿Q的视角将小说中发生的故事重新解读一边,观众也更容易将精力放在阿Q的心理活动上来。 ”

  基于《阿Q正传》已经有三四十部改编作品先后上演过,包括法国也有改编,那《人生天地间》所把握的原则又是如何呢?“我们的出发点是讲喜剧阿Q的悲剧性。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刘立滨表示,“阿Q这个文学形象的滑稽、可笑与可悲的人生,他那自以为是的精神胜利法,一直引发我们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在当今依然具有强烈的思想价值和警世作用。之所以选择用独角戏的形式,不仅仅因为独角戏是国际舞台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戏剧品种,同时也是对演员的巨大考验” 。

  主演苏小刚是国家话剧院的“老”演员,从2001年进入剧院,不少经典作品里都有他的身影,不演戏的日子他经常自己“飞”到国外去看戏,他尤其喜欢德国、波兰、俄罗斯的戏剧,是因为“它们把戏剧最质朴的东西提出来, ”苏小刚希望观众走进剧场,就像走进图书馆,“文学的力量”一直是他认为最重要的。

  在苏小刚的眼里,“阿Q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始终没有看透周围的一切,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人的本质去揣摩阿Q,你会发现他的某些问题和当代人是相符的” 。在此次剧院的重新创作中,他力图通过阿Q的视角看世界,融入戏曲身段、念白、评书、绕口令等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用“讲述”的方式、虚拟性的表演呈现角色、演员本我与观众三方的关系,凸显话剧的语言魅力。

  《人生天地间》舞美兼灯光设计邓文认为,鲁迅先生一直强调,“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形状也渺茫。 ”为此,邓文抹去了剧作里所有的具体实物场景,力求抽象、简洁的东方美学色彩,结合灯光变幻,在模糊了的“天地”之间,寻求天圆地方的哲学思考。邓文强调,“鲁迅的作品在他那个时代是非常前卫的,那么我们在做这部戏时也没有用传统的美术表达方式,而是用了很时尚的方法。 ”

  剧终时分,一直戴着白色面具的“阿Q”自己摘下了面具,正如雨果那句话的后半句“自己摘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这或许就是自省的力量,“我希望阿Q能获得真正的胜利,而非单纯的‘精神胜利法’ 。 ”编剧杨占坤表示。

  据悉,该剧首轮演出之后,还将赴印度参加第九届戏剧奥林匹克戏剧节,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民众深入了解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