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河森堡”走红的启示
栏目:观察
作者:陈冬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网名河森堡)火了,他的故事和讲解风格被众多媒体所报道,使更多的人想亲近博物馆。作为一名讲解员,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被大家所熟知,靠的是不一般的实力和足够的专业精神,取得的成绩着实令大家刮目相看。

  人们常说,讲解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来自于生活。河森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从不断失败的历练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他的讲解不再局限于让观众听懂,而是把更多的信息量传递给大家,引起每一位参观者对文物的喜爱和对博物馆的关注。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次漫长的旅行,那么,家就是旅途中栖息的温馨驿站。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带来温暖,能够带来希望,可以停下来静心加油的港湾。

  河森堡非常崇拜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现在他也被当作“知识网红”受到大批粉丝追逐和喜爱,他的非传统讲解方式逐渐被大家认可,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满酸甜苦辣,他也曾想过辞职,但他不曾放弃的是做一名优秀讲解员的梦想。河森堡通过科普视频《进击的智人》一炮走红,反应敏捷和充满激情是他讲演的特点,而且生动有趣。

  打破传统就意味着创新,富兰克林曾经说:“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河森堡在入职后同样用自己的讲解去为观众服务,只不过他比别人多了一点点创新,不局限于讲解词,不拘泥于死记硬背。这背后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做好知识储备。

  讲解不再枯燥乏味,做到深入浅出,不时还能抖点“包袱” ,这样的讲解势必观众爱听。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是一种精神需求,但参观还需要有一定的体力,能让观众感到有趣、爱听,就会缓解他们体力方面的疲劳,因此,从深层次看,这种讲解方式与传统讲解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如今,手机智能讲解已经在大中型博物馆非常普及,但是它永远也不能替代人工讲解。因为人工讲解具有十分强的针对性,可以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讲解,同时,人工讲解还具有启发性,可以让观众在听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此外,人工讲解还可以通过声音、语调、神态、姿势、动作等不同方面与观众进行互动,可以通过让观众进行细部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以帮助观众进行思考和探索。

  寒假已经结束,博物馆“热”进一步升温,我们从河森堡走红现象中至少应得出两点启示:一是,网络时代,走红的关键因素还是得观众认可,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不管是河森堡还是湖森堡,只有不断接地气,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二,媒体除了关注河森堡走红本身,还应当对年轻人职业行为和价值导向进行思考和引导。

  除此之外,一名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要思路广阔、逻辑严密、语言形象、仪表大方,还要有为观众服务的热情,让参观博物馆像回家一样高兴,这应当成为博物馆人不断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