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雅韵”:民间音乐推广品牌的幕后故事
——上海徐汇音乐类“非遗”项目展示交流经验谈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越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乐雅韵”山花烂漫——原生态“花儿”演唱会现场

  非遗的展示,非遗的传承,到底是自生自灭还是政府主导?上海市民更希望看到弥足珍贵的非遗音乐能实现吗?一定要到“出产地”才能欣赏到吗?

  不久前,上海徐汇区的梅陇文化馆上演了“国乐雅韵”品牌之一的“永远的信天游”陕北民歌音乐会,特邀陕北民歌研究会会长、西安音乐学院国家一级作曲家李兴池讲解,民歌会上多位各级非遗传承人歌手引吭高歌。据了解,“国乐雅韵”这样一个长期项目其实只有四个人策划组织实施,这就是上海市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文化创新惠于民

  2015年6月,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在针对如何文化创新惠于民的问题上集思广益,决定和凌云街道政府办事处开个先河,做个公益项目,把全国各地的音乐类“非遗”引进到上海,让市民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同时也用实际行动保护这些“国宝” 。由此,一个名为“国乐雅韵”的民间音乐推广品牌应运而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著名音乐学家萧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乔建中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精心选取全国各地优秀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月定期在梅陇文化馆进行展演,旨在为各地搭建“宣传、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省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同时,还让上海市民感受并且体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魅力。两年多来,该品牌先后引进了“西安鼓乐” 、“内蒙古长调民歌” 、“侗族大歌” 、“花儿” 、“南音”等59个来自各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出内容覆盖我国多个少数民族文化。

  独特的音乐,精彩的演绎,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还有不少专程赶来的业内人士,上海音乐学院不少教授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前来欣赏平时难得一见的民间音乐。每次的“国乐雅韵”都有很大一部分观众来自各大音乐院校或音乐院团,他们把“国乐雅韵”当做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作曲家彭正元表示:“个别器乐作品实在太稀奇了。接触不同的地方音乐,使我获得了创作灵感。 ”

  主题鲜明,场场精彩

  为使观众系统、全面地了解民族民间音乐, 2015年10月,汇集了内蒙古长调民歌、呼麦、冒顿朝尔、四胡、蒙古族马头琴等内蒙古地区的民间音乐演出,让观众对平时难得一见的非遗项目喜爱不已; 2016年12月,来自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布依族民歌等来沪展演,将广大观众带进了布依族村寨。2017年起主办方又开始策划了以区域为主线进行集中展示,尽量同时邀请当地多个项目形成“组合拳” ,共同来沪集中展示当地民间音乐。

  “国乐雅韵”第30期“山花烂漫——原生态‘花儿’演唱会”是由从事“花儿”研究近20年的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君仁主持。在他看来,“花儿”的文化价值难以估量。演出开始前,孔维芳、祁发菊、冉尕菊等几位“花儿”歌手在后台互相帮助对方化妆。孔维芳说:“唱‘花儿’ ,是随心所欲的,想什么时候唱就什么时候唱。 ”甚至唱的内容,也可以现编。来到上海后,祁发菊就现编了一曲《河州三令》 ,“清油的灯盏洋油的蜡,尕刀刀削下的泪啦” ,诉说的是离家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梅陇文化馆演唱“花儿”的7位传承人,大多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农民歌手。原本是农民的孔尕扎2016年成立了民俗“花儿”艺术团,带了四个徒弟,教他们唱“花儿” 。

  “国乐雅韵”的“大漠春雨——丝路上的四种国家级非遗音乐”专场也令人大开眼界。一曲《廊檐滴水》展现了宁夏口弦音乐的魅力。口弦是一种衔在嘴边弹奏的小乐器,没有旋律却注重节奏,可模仿蜂鸣、鸟语、水流等声音。索菲亚·安宇歌是回族口弦第四代传承人,也是目前宁夏唯一一个全面掌握竹口弦与铁口弦技能的艺人,被民间称作“口弦皇后” 。

  在中央电视台《传承者》节目中誉为“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的著名阮演奏家冯满天也曾做客“国乐雅韵” ; 2016年央视春晚上,华阴老腔大放异彩,三周之后,华阴老腔的原班人马便做客“国乐雅韵” 。

  千方百计“寻找”非遗音乐

  其实,上海徐汇区非遗办公室只有4名职工,面对浩如烟海的非遗项目,从哪儿入手?许多非遗项目的演员没有组织,也没有单位,有“大海捞针”之感。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出要“纲举目张” ,首先要找到“牵头人” ,这一“牵头人”不见得一定是“官方” ,民间组织照样可以。比如陕北民歌演唱会,主办单位就是一个民间组织——陕北民歌研究会,会长是西安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李兴池。他们团队有几十个人,来自陕西各个地方,加上近年来陕北歌手“红火” ,演出价格不菲。但为了召集这些歌手不计报酬云集上海,李兴池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打了多少电话,最终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

  “国乐雅韵”的做法创新,首先它是一个专业的非遗展示平台,在这里展示的所有项目必须是非遗名录项目。其次,形成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集中展示。其三,参加的都是该领域内有相当知名度的传承人(艺人) 。其四,结合热点,邀请来自专业院团的一流演员适时推出相关的非遗项目表演、讲解等。其五,所有“国乐雅韵”的表演都会在微信上宣传,并公开免费领票,充分展现公益性和群众特性。其六,不仅局限在梅陇文化馆演出,同时辐射徐汇区的各个领域,如走进校园、走进展馆、走进机关进行普及讲座和展示演出。

  每月一期的“国乐雅韵——民间音乐推广平台” ,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0多场,邀请了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员、传承人和专家,直接受益观众达3万多人,还被评为“2015年度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 ; 2017年再次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项目” 。徐汇区非遗中心的金志红说,“侗族大歌、南音、‘花儿’等都已经来到我们这个舞台,所有的文字、影像资料都留在了上海,供市民聆听、分享。未来还将一期期做下去,集齐56个民族的民间音乐。希望能把大山、戈壁滩、草原中不为人所熟悉的音乐引入上海,与市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