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变景区 记忆变资源
河北邯郸:文化资源助力发展转型
栏目:走基层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说起河北省邯郸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煤矿,邯郸矿产资源丰富,隶属于邯郸的市辖区峰峰矿区更是以矿闻名。“以前跟人说起我家是峰峰矿区的,别人就会问我的家人是不是矿工。 ”来自峰峰矿区的前中国女足队长孙庆梅说起了属于她的峰峰,“但现在不一样了,矿区变景区了” 。站在峰峰的街头,人们所见到的已不再是想象中的灰尘漫天,而是随处可见的棕底白字的旅游景区标识。

  近几个月,峰峰热闹非凡。由邯郸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原民间艺术节近日在峰峰矿区开幕。峰峰在推广旅游产业的同时也把游客拉了过来,在张家楼艺术公社,当地艺术家告诉记者,最近这一段时间游客“特别特别多” 。

  进入张家楼古村落,一块醒目的画展宣传板吸引着游人走进张家楼美术馆,馆内是峰峰当地青年画家岳鸿昌的油画展。岳鸿昌自小生长于峰峰,从北京读完书后又回到了峰峰,而今,他用画笔画出了峰峰,画下了矿区、瓷窑和美丽的张家楼。

  据张家楼艺术公社创始人、文化学者赵立春介绍,张家楼艺术公社是依托张家楼古村落建立起来的。“张家楼原是磁州窑原材料瓷土的产地,一千多年来,张家楼的瓷土源源不断地运往附近的瓷厂,淬炼成瓷后,销往世界各地。 ”而近二三十年来,张家楼却成了一个“空心村” ,不再有人居住。“张家楼的建筑多为废弃的陶瓷匣钵垒成,具有浓厚的磁州窑文化气息,但长期以来并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 ”赵立春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这个废弃的古村落,他把这里全部承租下来,以打造艺术公社的名义,实现对古村落的保护。

  让赵立春感到欣慰的是,峰峰区委区政府领导发现了张家楼艺术公社的潜力,将张家楼列为“美丽乡村” ,并对其进行改造,加强了公社内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绿化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今的张家楼艺术公社内,随处可见的陶瓷匣钵,诉说着这个古村落辉煌的过去,而公社内的美术馆、诗社又使之充满了现代艺术气息。

  其实,张家楼艺术公社只是邯郸发展转型的标志之一。仅在峰峰矿区内,就有依托于石窟文化和佛教文化建立的响堂山风景区、依托于磁州窑文化建立的磁州窑艺术街区、依托于红色历史文化建立的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风景区……峰峰矿区曾因煤炭而兴,但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使峰峰转向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原来的老工矿区抖落一身尘灰,焕发出新的绿色生机。 ”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动情地说。

  “矿区变景区,记忆变资源”是这个老矿区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区内120余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1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响堂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村落文化、城市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农业生态文化构成了“八大文化脉系”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成为峰峰和邯郸的名片,也拉动了峰峰的经济增长。

  自小在峰峰成长起来的岳鸿昌为自己家乡的转型感到欣喜。“艺术家同样应该为城市的转型发展助力。 ”岳鸿昌表示,作为新一代的艺术家,有责任和使命将峰峰的曾经通过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让后人不忘峰峰的历史故事。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