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春天里》剧照
继现象级作品《人民的名义》引发观剧热潮后, 《鸡毛飞上天》 《欢乐颂2》 《我的前半生》等一系列现实题材电视剧相继登陆各大卫视, 2017年的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现实题材热” 。在这之中,一部与汪峰著名歌曲同名的电视剧《春天里》尤为引人关注。这部聚焦进城务工人员生活与情感的电视剧自近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以来,取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为了生存和梦想,复员回家的铁振国与兄弟铁头、高中一起到北京建筑工地打工。经历过情感打击、兄弟反目等重重困难,铁振国凭借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带领一群家乡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书写出一代建筑“铁军”的追梦之旅…… 《春天里》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努力奋斗,最终创造了美好生活、实现了梦想的正能量故事。
在近日召开的电视剧《春天里》研讨会上,李准、杨明品、易凯、戴振宇、高小立、肖永亮、彭亮、冷凇等专家学者认为,《春天里》堪称一部温暖的现实题材佳作。“这部电视剧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普通老百姓,将朴素的品德、坚韧的品质,潜移默化地种植于观众们的心灵之中,弘扬了一种可贵的工匠精神,对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剧中进城务工人员们追梦、圆梦的历程,其实就是每个普通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谈及这样一部别样青春励志剧的创作缘起,编剧梁振华表示:“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然而以他们为主人公的影视作品却非常少。 ”为了创作出一部饱含热血青春元素的励志剧,梁振华和编剧团队不仅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更走进江苏农村和北京建筑工地,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深入追踪了解数十位建筑工人的真实生活、事业和情感状况,力求真实再现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时代特质和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在《春天里》中,铁振国三兄弟拼搏奋斗、艰苦创业的经历,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印象深刻。“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建筑工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他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忙碌,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十分有限。 ”易凯认为,在IP改编大行其道的当下, 《春天里》这样一部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主创团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对生活进行了高度提炼,创作了一部弘扬真善美、体现正能量的现实题材力作。 ”易凯表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副司长戴振宇认为, 《春天里》是一部以小见大的作品。他将这部剧的特点总结为四个方面:“小故事里有大主题,以进城务工人员的故事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小人物成就大情怀,通过普通城市建设者的人生经历反映时代所呼唤的工匠精神;小创作铸就大篇章,以一个没有太多大明星的团队创作了一部隽永的精品之作;小笔触谱写大时代,通过普通人的小梦想组成宏伟壮阔的中国梦。 ”戴振宇借用剧中的一句台词“建筑业永远以质量为根本”来表达自己对《春天里》的赞许:“电视剧创作也永远以质量为根本。 ”
“就我理解,剧名《春天里》的寓意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春天。 ”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试图在剧名中解读出更多的内涵,“正如汪峰那首同名歌曲的基调,‘春天里’其实也有一些悲凉的意味。 ”高小立表示,进城务工人员为改革开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却往往难以获得改革开放的最大红利。“很多时候,除了一身力气,他们在城市里真的一无所有。但可贵的是,他们是坚忍不拔的,始终在用一颗滚烫的心追求属于自己的春天。 ” 《春天里》毫不回避现实问题的创作态度,得到了高小立的高度评价。“施工安全、子女上学、医疗矛盾乃至招标腐败等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在剧中都有体现。表现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为了写人物,为了展现人性的善恶。 ”
在青年影视评论家彭亮看来, 《春天里》中铁振国、铁头和高中,代表着当下农民走进城市的三种模式:“第一种以铁振国为代表,他全身心地融入都市生活,有志气、有骨气、有侠气,更有底气,立志在城市里创造自己的传奇;第二种以铁头为代表,他无法割断过去的生活,身体在城市里,内心却仍与乡村紧紧相联;第三种则以高中为代表,他野心勃勃,为了在大都市里获得名利而不择手段,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坏事。 ”彭亮认为,这三个极具典型性的人物,是《春天里》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在剧中,铁振国曾说过这样一句台词:“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农村建设好?谁愿意离开爸爸妈妈、离开老婆孩子? ”高小立认为, 《春天里》彰显了一个十分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再苦再累,都是为了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她认为这正体现了当下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所面临的困境。“很多身处大都市的务工人员。即使在城市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也没办法再回到农村去务农。 ”高小立表示,“也许铁振国的人生经历,能对他们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