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片如何“好梦成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9月15日起在国内上映的《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再度引发科幻片热

  犹如每年都有媒体报道称“纪录片的春天来了”一样,近年来“国产科幻片的元年”也几乎每年都有人提,然而从2015年至今,“国产科幻片的元年”似乎被证实是个伪命题。“年年说元年,什么时候元年能到来? ”“有必要界定哪一年是科幻片的元年,哪一年不是科幻片的元年吗? ”“我们现在确实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现代化的科幻片,如果是以这个为参考标准,如果哪天我们拍出来一部真正的、拿得出手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幻片,可能说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也不为过,但是,目前可能还暂时看不到。 ”日前,北京新传智库研究院在京发布《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数位来自国内影视领域的投资者、制作者和学界专家就此话题进行对话。

  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

  《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对2010年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的科幻片(包括国产科幻片和进口科幻片)票房收入及年增长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 “大盘走高,市场回暖” 。 “2011年至2014年,科幻片票房呈上升趋势。2014年科幻片票房迎来里程碑式提升后, 2015年票房下滑近一个百分点,分析认为,这与2015年科幻片引进数量下滑有一定关系, 2014年科幻片的海外引进数量达到13部,创历史纪录, 2015年明显缩水到8部, 2016年科幻片票房15 . 7亿元,跌至近七年低谷。2017年,仅上半年,科幻片票房收入超过2016年全年一个百分点之多,预计上映部数将再创历史新高。 ”报告发布人、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主任司若介绍说,观察2010年至2017年上半年科幻片的票房值,可谓整体波动,但今年却表现不俗,仅上半年已获得34 . 4亿元的可观票房,近期又有《蜘蛛侠:英雄归来》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等大体量科幻片轮番上阵, “期待今年全年科幻类影片能再创历史好成绩” 。

  然而,对比国产科幻片和进口科幻片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后发现,这些年来科幻片在中国市场的成绩虽然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即进口科幻片在“吸金” ,而国产科幻片的市场贡献并不尽如人意。 “自2010年先后上映的《未来警察》 《全城戒备》等4部影片收获不错成绩后,国产科幻片的市场份额却依旧不理想。即使是在2015年全国票房大盘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国产科幻片也只有《时光大战》收获票房,也就几十万元,市场占比只有0 . 013 %,相当于刚超过0。 ”司若认为,今年又是科幻片大热的一年,仅上半年,国内就上映了12部科幻电影,不过国产片仅有2部,其中有一部国产科幻片表现还不错,即《逆时营救》的票房突破2亿元。也就是说,这几年来,国产科幻片在2017年才开始有一个上扬之势。

  “中国科幻片外因在进口片争夺市场,内因在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成绩堪忧。 ” 《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外因有两个,一个是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片生存空间变小;另一个是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内因有三个:首先,中国的编导们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司若指出。

  一定要有技术支撑,才可能去完成特效

  发布会的现场嘉宾、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逸松认为,中国发展科幻片面临两个切身的问题。一个是国内最好的视效公司的视效指导基本上不懂物理、化学、力学,大多数特效公司的从业者都是学美术的,而欧美顶级特效公司的总监几乎全是学理工科或计算机的。“一定要有技术支撑,才可能去完成特效。另一个是,我们缺乏资金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支撑。 ”在张逸松看来,虽然说我们已经打通了全部的特效环节,比如我们可以请到好莱坞顶尖的视效公司去设计、去做,但是花费太高了,做不起。

  “科幻电影对工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但工业化制作的好处是可制作、可传承,一部高成本的科幻片制作完成后相关的技术积累都不会消失,会留下来再次被其他人使用,后来者就有机会用比较低的成本制作完成同等水平的作品,将极大提高科幻电影制作的效率,关键是看有没有机会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司若认为,韩国特效公司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培育市场,在人才方面送人去美国学习,回国后又加以政策扶持,经过不断实践积累、改进成熟后再输出,提升了产业化水平,这一点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科幻片因为题材和视觉上的要求等等,的确对整个电影工业的要求门槛相对比较高,但是我反而觉得这个只是体现在技术上,而创意才是我们真正要想办法突破的一个点。 ”张逸松认为,中国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做科幻片不一定总学好莱坞,应该走自己的路,以东方的思想、东方的思维做科幻片,这个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