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指出——
中国电影正走向创作的黄金时代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将于年底上映的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将延续《湄公河行动》的类型策略和商业模式

  质量是发展的生命线

  “中国电影市场经过连续14年的高速发展, 2016年进入了‘增长疲劳期’ ,也进入了‘创作调整期’ 。这一年,诸多IP电影,甚至是所谓的‘超级IP’电影,因为缺乏能够与观众沟通的故事、人物、情感,市场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而效仿前些年高票房类型却缺乏创新的‘喜剧+爱情’模式,在这一年里也受到观众的冷遇。靠炒作、靠营销,似乎再也不能让一部艺术质量平平的影片‘骗取’观众的信任。中国电影靠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靠互联网介入带来的渠道优势、靠资本带来的利益驱动,开始更多地回归到依靠更多更好的优质电影供给的正确轨道上来。 ”

  7月21日,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承办的《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年会上,作为报告的主编之一,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尹鸿发布了《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并作出上述总结。尹鸿指出, 2016年作为中国电影的升级和转型之年,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迭代升级、新一代观众的成长,都令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发生了全方位的深远变化,而这一切变化都在2017年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来。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认为,中国电影正在从市场的黄金时代走向创作的黄金时代。 《报告》指出,中国电影的重心已从市场向创作转移,从观众到媒体,从产业到政府管理者都意识到: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的话,那么质量才是发展的生命线。“2016年受到观众欢迎和肯定的一批影片,大多在自觉地传达小康社会的价值理念。 ”尹鸿分析指出,从《美人鱼》的环保主题, 《我们诞生在中国》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我不是潘金莲》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探讨, 《七月与安生》对友情与爱情的书写, 《驴得水》对知识分子命运的隐喻,这些影片都更加注重在主题表达和叙事呈现方面向主流价值观靠拢,表达了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维护着社会公平、正义的秩序,表现了来自个体意愿的爱和牺牲。

  在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当属《湄公河行动》 。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湄公河行动》大胆地进行了类型化改造,合理地突出了事件的传奇性、紧张性、戏剧性和动作性。“影片所塑造的所有英雄都个体化

  了,都有了明确的个体心理动机和与性格有机联系的人性弱点。 ”尹鸿表示,“而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将‘国家爱人人’的现代价值观成功注入‘人人爱国家’的传统价值观之中,使得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流价值观获得了新的意义和新的表达,从而弥合了主旋律与大众化之间的裂缝,真正构成了一种能够被观众共享的主流价值。 ”

  主流价值、影院强度、工匠精神缺一不可

  从2016年到2017年,所谓的“爆款”黑马电影越来越少,成为近期电影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少只注重IP本身粉丝群体特征,对IP身上附着的“情感众筹”特征缺乏分析的影片,因为无法总结出一套符合观众需求的类型规则和故事形态,而频频遭遇票房及口碑的滑铁卢。

  《报告》认为,随着观众的成熟,人们已经开始具备选择、判断好电影的初步能力,对电影艺术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如今,一部“好电影”应当具备三点特质:其一,主流价值,包括主流的思想价值、伦理价值和情感价值;其二,影院强度,就是影片故事的新颖度、情节和人物的极致感、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三,工匠精神,就是电影制作和创作各个环节要精益求精。“没有主流价值,就不会有真正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感;没有影院强度,就没有真正的观影动力性;而没有工匠精神,就不会有观影的满意度。 ”尹鸿认为,对于国产电影而言,无论主流的商业电影,还是分众的风格化电影,都要在共鸣感、动力性和满意度方面得到提升。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电影不可能脱离社会语境而存在,它一定要与社会整体进步而同步,实际上人们对电影的期望应当与对社会整体的期望高度一致。社会的价值观共识越高、人们的道德需求越强、观众的审美能力越提高、社会文化的开放度和宽容度越大,中国电影就一定会越好。

  《湄公河行动》领衔“批评家选择”年度十佳

  在本次年会上,黄式宪、陆绍阳、王一川、周星、陈晓云、赵卫防、刘军、陈旭光、张卫、梁明、刘藩、周黎明等60余位活跃在电影理论评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年度“批评家选择”终极投票, 《湄公河行动》 《七月与安生》 《我不是潘金莲》《追凶者也》 《路边野餐》 《驴得水》《罗曼蒂克消亡史》 《美人鱼》 《大鱼海棠》 《百鸟朝凤》 10部影片最终当选专家眼中2016年度最优秀的电影作品。此外,会上还举行了以“如何有效提升内容生产力:2016 - 2017电影创作的启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专家学者对当下电影产业现状及创作趋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高度肯定了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精耕十年的《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品牌价值,认为报告为电影艺术、电影文化做了基础性的建构工作,通过努力发现新的美学元素与美学萌芽、批评电影的退化之处,为未来史学家提供了年度沉淀。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也肯定了理论评论界为中国电影健康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并倡议积极发挥理论评论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是在中国影协领导下自愿成立的专业组织机构,其目的是繁荣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促进电影产业化建设,完善电影理论评论工作。中国影协理评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逐步聚集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并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经过三次增补,规模已达到116人,此次李星文、胡建礼等新媒体专家也被增选为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