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记1937》:铭记“七七事变”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7月4日晚,“瞽记1937——太行百名盲艺人抗战民歌演唱会”在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演播厅成功录制, 7月7日晚由晋中电视台隆重推出。这是山西盲艺人携河南鲁山、安徽界首的数十名同行,向80年前的“七七事变”进行的一次沉重回顾,向80年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胜利精神的再一次敬礼。盲艺人们用传统“盲传瞽书”讲述了“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南下中原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中国人民在抗击日寇的艰难岁月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p>
<p> 从北京专程赶来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军、国家行政学院乡村生态文明研究专家张孝德教授和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德思源财富教育及山西多所大学、中学的师生一同观看了演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p>
<p> 序曲《太行山》之后,主持人用厚重的声音告诉观众:“表述盲艺人的时候,古人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字——瞽。瞽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盲人宣传队’的历史却始于抗战,始于1937年。80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简板响起,坠琴声来,河南坠子盲艺人郑玉荣在丈夫、盲艺人冯国营的伴奏下,激昂慷慨地演唱了《卢沟桥事变》 :“七月七卢沟桥事变,日寇贼起野心侵犯中原……”</p>
<p> “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华北,并迅速推进到太行山。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这一时期,太行山人用自己的民歌,承载了一段民族苦难史、民族抗争史!太行民歌《逃难》和《大烟袋》讲述苦难,而《谁说桃花红谁说杏花白》 《问天问地问爹娘》讲述底层生存的渴望。</p>
<p> 演出分四个篇章,“悲歌” 、“战歌” 、“颂歌”和“情歌” ,第二篇章是演唱会的重点。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徐州籍学生演唱了左权民歌《石匣有个狼牙山》 ,讲述的是1939年八路军打的一场漂亮仗;接着,左权盲艺人王树伟、榆社盲艺人张如文、沁源盲艺人王晓虎、沁县盲艺人郑明明联合演唱了三弦书《关家脑歼灭战》 。这四县唇齿相依,方言口音不同,但讲述70多年前发生在太行山的战斗,令观众群情振奋。</p>
<p> 最动情的《左权将军》 ,数十名盲艺人引亢高歌,唱颂英雄的献身精神。接着在一组《八路军日本鬼不一样》 《拥护八路军》 《红都炮台》《刘邓大军南下》等抗战民歌中呈现太行军民英勇抗敌的风采。</p>
<p> 第三篇章唱颂乡土,因为对乡土的爱是全民参与抗战的基础。襄垣秧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表达当年农村女子对抗日英雄、抗日神枪手的爱。78岁开花调泰斗刘改鱼演唱左权秧歌剧《土地还家》主题歌,给人最纯正的解放区的感受。赵树理编词的高平鼓书《谷子好》 ,由原唱申富才同时代的盲艺人、 73岁的巩元二演唱,味道醇厚。而经典襄垣传统鼓书《反菜园》表达了太行人对家园的热爱。</p>
<p> 1937年的炮火远去了,回到常态的生活中。回望七七卢沟桥硝烟,是为了珍惜今天安稳的生活。于是,羊倌歌王石占明,带来了成名曲《打酸枣》 。他还与年轻歌手崔瑞宁、王熙、倪雷演唱了开花调经典《会哥哥》 。盲艺人们演唱了传统经典小花戏曲目《探妹子》 《正月那个正》 。</p>
<p> 演出前,李志军与当地媒体畅谈了他与太行盲艺人的情缘。他三次出席盲艺人的活动,一次比一次感动。他高度赞扬了基层盲艺人常年坚持送曲艺、送民歌下乡,丰富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他说,盲艺人对抗战胜利是有贡献的。当年他们宣传抗日,发挥了文艺的力量,而今用旧书段回顾“七七事变”的意义在于:不忘历史,面向未来!</p>
<p> 整台演唱会26个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居多。河南坠子、左权开花调、左权小花戏、襄垣秧歌、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沁源老州调、长子鼓书、高平鼓书早名声远扬。排练间歇,大同、泽州、灵石、介休、平遥、安徽界首的盲艺人们还举办了“传统书目交流演出” ,演出中呈现了泽州鼓书、灵石弦子书、平遥弦子书、安徽大鼓等多种曲艺样式。</p>
<p> 演出现场70多名盲艺人,年纪最大的侯松锁来自陵川, 88岁。年纪最小的盲艺人16岁,是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满满一台盲艺人,高歌抗战,不能不使人感动。台下,全是盲艺人的知音和支持者,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不能不令人动容。主持人说:“在纪念‘七七事变’ 80年的日子里,我们将未完成文字化的抗战瞽书呈现给观众,让黑暗世界里谱写的有声历史带给光明世界新的感动。瞽记, 1937!是战火年代的铿锵表达;瞽记, 1937!更是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