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魔笛》将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魔笛》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在该剧首演两个多月后,莫扎特离开了人世。 《魔笛》也是莫扎特为自己民族创作的一部德语歌剧。1791年,莫扎特接受维登剧院经理艾玛努埃尔·席卡内德的邀请,为德语脚本《魔笛》谱写一部歌剧。5月到7月,莫扎特住在维登剧院附近的一座木屋里,完成了歌剧《魔笛》的创作。这座木屋也因此被称为“魔笛小屋” ,如今被移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魔笛》是德语歌剧的代表作品,讲述了王子塔米诺在深山遇到巨蟒,幸得夜后的侍女出手搭救。夜后希望塔米诺能与捕鸟人到祭司萨拉斯妥的神殿救出公主帕米娜,两人出发之前,她送给王子一支可以克服万难的魔笛。到了神殿后,塔米诺和捕鸟人发现,夜后代表的是黑暗邪恶的力量,祭司萨拉斯妥是为了保护公主才把她从夜后的身边带走。经历一连串的试炼,塔米诺与帕米娜结为夫妻。
7月21日至23日,德国柏林喜歌剧院将携莫扎特歌剧《魔笛》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在该剧即将上演之际,天桥艺术中心于7月1日举办了“时间旅行者文艺沙龙” 。沙龙邀请了台湾音乐导聆家连纯慧带领观众走进莫扎特创造的古典音乐世界。连纯慧在讲述了莫扎特35年的生命历程后,以导赏的方式介绍了歌剧《魔笛》的创作过程,解读了歌剧《魔笛》中的多个经典唱段,并结合莫扎特的生平,分析了其音乐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捕鸟人是歌剧《魔笛》中一个很生动的喜剧人物,他出场时演唱了一首风格欢快的《我是个快乐的捕鸟人》 。连纯慧通过这个唱段为观众普及了一个音乐上的专用术语“分节歌” 。“一段简单易唱、朗朗上口的旋律,会反复出现,每次出现时与之搭配的歌词不尽相同。很多童谣、民谣和流行歌曲,都是用这个形式写作的。 ”她还介绍, 1791年9月30日,《魔笛》在维登剧院首演时,饰演捕鸟人这个角色的,正是剧院经理同时也是该剧剧本的撰写者艾玛努埃尔·席卡内德。
在艾玛努埃尔·席卡内德撰写的《魔笛》的剧本中,人物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不符合逻辑的突兀的对白。连纯慧表示,莫扎特用他的音乐才华为剧本“救火” ,往往是在剧中这些奇怪的对话之后,莫扎特会创作一首动听的乐曲,使观众们忽略掉这些剧本中的瑕疵。
比如,捕鸟人和塔米诺王子进入神殿后,捕鸟人最先遇到公主,两人之间的一些对话,并不符合人物关系。在这段对白之后,莫扎特为两人写了一首动听的二重唱《有情的男人必得温柔心》 。连纯慧介绍,有人曾问贝多芬最喜欢莫扎特的哪部歌剧,他的回答就是《魔笛》 。31岁时,贝多芬根据这首二重唱,谱写了一组给大提琴和钢琴的变奏曲。
夜后遇到塔米诺王子,要他前去营救公主时,唱了一首《亲爱的孩子啊,请别颤抖》 。这个唱段的第一部分是宣叙调,第二部分是咏叹调。在咏叹调的部分,连纯慧让现场观众欣赏了歌剧演员高超的意大利式花腔技巧。她说:“虽然这首歌曲展示的意大利花腔并不是《魔笛》中最厉害的那一首,可是它音色表情的变化万千,足以让我们佩服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和女高音歌唱家的演绎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