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舞剧《花木兰》国家大剧院首演——
舞剧“大片”赢得十分钟的掌声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剧《花木兰》剧照  费斌  摄

  近三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几次大幕落下又升起,演员们流着泪激动地冲到台前一遍遍挥手鞠躬,舞台下是满场起立鼓掌欢呼的观众们,掌声足足持续了10分钟。用热度爆棚来形容这部颇有“大片”感的舞剧作品再合适不过了。大型原创舞剧《花木兰》 5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得到了观众们的赞许,再熟悉不过的木兰从军故事,被主创们“嚼碎了、吃透了”之后以一种非常具有诚意和感召力的方式演绎出来,感染了所有现场的观众。这样的感染力来源于主创“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力道;来源于以青春之躯和汗水泪水舞之蹈之的投入;也来源于对于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正面书写的担当意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这短短不足400字的叙事诗篇中,激荡着一位巾帼英雄为和而战、为爱而战的不屈灵魂,这位中国的“女战神”拥有很多可被艺术演绎的素材,而舞剧《花木兰》并未“避重就轻” ,而是以不着一言的肢体表达,硬是将这位传诵千古的巾帼英雄实实在在地立在舞台上,而且让观者心服口服。更值得赞许的是,虽然花木兰的形象早已通过影视作品深入人心,但相比于过去的众多版本,这部舞剧《花木兰》的主题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忠孝美德,她的成长以及阳光和自信,对大爱、和平的诉求很有时代感。

  序幕缓缓拉开,在激越的音乐声中,圆而大的铜镜映入眼帘,少女木兰和父亲嬉戏玩耍,倏尔,音乐变得忧郁而充满怀想,一轮圆月被血色慢慢晕染开来,木兰戎装孤单的身影镂刻在观众心上。年少的木兰是娇媚而活泼的,曾经田园般的日子是宁静而幸福,是和美而自由的,然而家国有难,无论怎样的不舍离别也依然不得不放下。这一章有一段以“离别”为主题的群舞很有新意,男人女人以各种舞蹈动作表达着离别的悲伤和不舍,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每一个群舞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特别的表达“离别”的舞姿,群舞中的个性表达将人物的年龄、身世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得很到位,可谓是编导的巧思。

  一身戎装的木兰走向军营,走向自己未知的生活。第二幕的一场“练兵”舞英气勃发,看得人热血沸腾,以武术和舞蹈结合的方式编排,并以不同队列和阵容组合,将隐在队列中的巾帼木兰展现得既突出但又不突兀。即使在战斗的岁月里,因为有着心照不宣的情愫,生活充满了温情与幽默,英气勃发的卫将军和淘气而又可爱的木兰的几场双人舞都新意十足。而与男兵共处一室遭遇睡眠困扰的木兰和在战地却依然心怀慈悲的木兰,在充满力量与柔韧的舞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木兰已经不再是那个千年来活在诗词中的木兰,木兰活化成了那熟悉的带着一点慧诘、带着一点淘气、带着一点倔强、带着一点刚强、带着一点悲悯的邻家女孩,她是木兰,她又不仅仅是木兰,她是千千万万的红妆女子,她亦是千千万万的戎装战士。

  “昨夜梳红妆,今日披盔甲。报答养育恩,替父跨战马。明明女儿身,却开英雄花。家国在心中,仗剑走天下。千年木兰万世花,古今传佳话。千年木兰万世花,美丽和平花。 ”尾声,在雷佳现场的深情歌唱中,在音乐的激情震荡中,一切仿佛已经远去,一切又仿佛从未远离。整台舞剧舞蹈、表演、舞美、音乐都干净利落、浑然天成,仿佛带着观众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与木兰一起成长,为木兰喜而喜,为木兰悲而悲,为观众奉献了如“大片”般的视听盛宴。而整台演出既有十足的现代感又有充足的古典元素,对细节的认真打磨和对人物心理的用心诠释,并以中央歌剧院现场80人大乐队带来的震撼效果,都使观众赞叹,“不同于电影中的夸张线条,又比传统戏曲要多样和丰富,十分打动人心。 ”

  舞剧中“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也是给整台演出加分的重要方面,郝若琦、黎星等主演都曾斩获舞蹈大奖。其中饰演花木兰的郝若琦曾获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当代舞组剧目表演金奖,饰演卫将军的独立舞者黎星曾荣获德国汉诺威国际现代舞编导比赛等六项国际大奖和国内大赛十余项金奖。据了解,从今年1月开始,该剧就正式进入封闭排练阶段。剧组专门请来武术指导,开始的一个月里, 50多名舞蹈演员每天的早课都是武术训练,之后再练习舞蹈,有不少舞者因为难以承受选择了退出。“这部剧中有不少战争场面,武打戏既是亮点,也是难点。演员们每天起早贪黑地练功,受了伤还咬牙坚持,有的女演员还要求队友必须真打,这样才能感受到角色在剧中的疼痛感。 ”舞剧《花木兰》的编导周莉亚说。

  特别值得一提是,这部舞剧是中央歌剧院携手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演艺集团在原创舞剧方面的破冰之路、探索之路,也是中央歌剧院以国家艺术院团的担当与责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以舞蹈和音乐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努力探索。而此次三方以央地合作、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的方式,以强大的主创团队和精诚合作共同创造了这一民族舞剧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