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声华韵》 ——盛礼洪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京举办
“我都流泪了,那孩子唱得真好”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执棒的《龙声华韵》 ——盛礼洪作品专场音乐会日前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奏了著名作曲家盛礼洪的第四交响曲《1937年的记忆》 ,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女高音与乐队合唱交响曲《唐诗》节选《鸟鸣涧》 《澜沧江之源》 、以及第一交响曲《海之歌》 。91岁的盛礼洪在现场观看了演出。“演出特别棒”“真的,非常好” ……音乐会结束后,坐在轮椅上的97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韩中杰等,纷纷聚拢在盛礼洪身边向他表示祝贺。

  盛礼洪生于1926年,青年时代投身进步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筹建中央音乐学院,随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作曲和配器多年。1969年调入中央乐团创作组,参加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改编。本次音乐会演出的几部作品,都是其极具特色的佳作。

  开场的第四交响曲《1937年的记忆》 ,分为四个乐章:“悲哀的土地” 、“流亡的孩子们” 、“告别母亲” 、“黎明前的雷声” 。整部作品气势宏大深沉,令人不禁想起诗人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品的构思源自作曲家少年时代于祖国危难中的难忘记忆。1937年入侵中国的日军长驱直入,烧杀抢掠,所经之处一片焦土废墟。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味,山间回响着皮靴践踏在石板路上刺耳的敲击声。“那时,我11岁,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炮火声和妈妈的哭泣声。 ”盛礼洪回忆说,他深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祖国,因此记忆非常深刻。“写法不是古典的,也不是现代的,就是我个人的。 ”盛礼洪谈起这部作品时表示,尤其是当他创作到高潮——第三乐章的“告别母亲”时,“温存啊不舍啊都有,写的时候就流泪了,我非常爱我的妈妈,写法我不讲究。 ”作品创作于2015年,盛礼洪已89岁高龄,正是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创作,赋予作品切肤之感,以致于大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倾情演绎下显得格外动人,“乐队有进步了,乐队有进步了” ,盛礼洪欣喜不断地跟韩中杰念叨说。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同样是盛礼洪2015年新创的作品,历时半年写完。该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叙述性的,第二乐章是抒情吟咏性的,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三个乐章在大提琴演奏家张莹莹悠扬婉转的琴声中起伏错落,时而热烈、时而低沉,音色浑厚丰富,技艺高超。

  女高音与乐队合唱交响曲《唐诗》节选《鸟鸣涧》 《澜沧江之源》 ,是两个曲目。“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当晚白发苍苍的盛礼洪清晰地吟咏着唐诗,呵呵地笑说:“那俩孩子唱得好吧,我自己也觉得很美。 ” 《唐诗》节选《鸟鸣涧》 ,来自2011年盛礼洪创作的合唱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里面有五首唐诗,整个演出很困难,这首我比较喜欢,就把它单独拿出来改编成独唱。 ”盛礼洪说。 《澜沧江之源》由朱奇作词,盛礼洪创作于1986年,表现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的水在高原形成一个个美丽的湖泊,人们想不到汹涌奔腾的澜沧江源头竟是如此美丽。两位女高音歌唱家霍元圆、曲伟青的舞台演出经验都很丰富,排练的时候就曾声情并茂地感染了盛礼洪,“我都流泪了,那孩子唱得真好” 。盛礼洪坦言自己是个“容易感动”的人,“什么事感动了我,我就流泪” 。

  音乐会压轴演出的是盛礼洪原作于1980年、 2016年修订的第一交响曲《海之歌》 。全曲由“海之子”“渔村印象”“风暴过后的沉思”“节日”四个乐章组成,最早是韩中杰指挥。

  据悉,近年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坚持推出《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为推广和弘扬杰出的华人作曲家及优秀作品作出了积极贡献。谭盾、叶小钢、关峡、周龙、陈怡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均通过《龙声华韵》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的演出形式,获得中外观众的喜爱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