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音乐厅暑期系列音乐会七月七日开启——
“打开音乐之门”尝试给小观众分级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立夏之际,北京音乐厅对外发布了暑期项目的安排——7月7日,北京音乐厅2017暑期系列音乐会项目将正式启动。今年的“打开音乐之门”将以几乎全新的面貌出现,四大板块的47场演出让人眼前一亮,创新有趣、品牌打造、视听融合和观演分级,是今年暑期演出的四大关键词。在为期52天的时间里,众多充满创意的演出将纷纷登场,演出风格活泼有趣;将视觉呈现代入音乐欣赏,适应孩子认知特点;王牌项目推陈出新,打造品牌认知度,同时还将首次实施观演分级制度,引导各年龄层观众各取所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演出。

  消除观众对古典音乐的畏惧感,是普及推广古典音乐欣赏的重要工作之一。7月15日,两位德国钢琴家安德雷斯·克恩和保罗·茨碧斯将上演一场《钢琴大斗法》 ,两人用不同时期各种流派的乐曲进行激烈而不失幽默的对抗与较量; 7月22日,波兰The Three X三人乐器组合也将在高超的演奏中加入搞怪表演,呈现一台让人忍俊不禁的另类音乐会;而8月6日的《摇摆贝多芬》则将让观众见识到,德国萨克斯演奏家连玩幽默都能严谨得恰到好处。

  对于好奇心爆棚的孩子来说,如果发现原来玩具也可以当乐器时,那种惊喜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在8月19日的《波波波尔斯卡》中,将有百余件法国40年代的古董儿童玩具充当乐器,为6部波兰经典美术片现场配乐。这台充满想象力的“玩具音乐会” ,定会让孩子和爸爸妈妈都看得眉飞色舞。此外,今年的“打开音乐之门”还将引入一场英文独角戏。8月5日,老戏骨约瑟夫·格雷夫斯在《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中的表演,将为观众打开艺术之旅的大门。

  在往年的“打开音乐之门”中,“看音乐”是最受追捧的板块。在今年的暑期项目中,除了保留了《彼得与狼——大屏幕视听交响动漫音乐会》 《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经典作品视听音乐会》等往年广受欢迎的“看音乐”项目外,更外延了观众群,针对5岁以下的低龄观众和追求激发更深层次想象力演出的观众群,开发了全新的演出项目。7月15日至16日,北京音乐厅专为5岁以下的小宝宝原创的《古典宝贝幼儿动画视听音乐会》将闪亮登台,用精心编配的音乐还原小宝宝“学走路”“搭积木”等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宝宝接触艺术开启第一扇门; 7月16日晚场的“ 《魔笛》与《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歌剧动画视听交响音乐会” ,则大胆地运用视听融合的方式,引领小观众学会欣赏歌剧这种看似难懂的艺术形式,相信家长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8月12日上演的《图书馆奇幻夜·仲夏夜之梦》则用新媒体技术营造神秘魔幻的氛围,把音乐与阅读联系起来,让孩子既爱上音乐又喜欢上读书;而8月26日的《音乐的色彩》多媒体音乐会则相当于视听艺术的进阶篇,用抽象主义画作与音符碰撞。

  在今年的“打开音乐之门”中,主办方首次引入了观演分级制度。考虑到低龄儿童的认知特点,今年主要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分级指导,对其适合欣赏的演出做了划分与推荐。在暑期演出的宣传中可以看到,包括“哆来咪和大灰鸡”“豆荚宝宝”“波波波尔斯卡”等在内的演出都有“适龄观众×岁”的提示。据了解,在往年的演出中,时常出现头一次带宝宝看演出的父母因挑选不当,致使最后因孩子中途哭闹而不得不匆匆离场的状况。因此,今年首次尝试观演分级引导,有助于提升大小观众对古典音乐启蒙音乐会的观演感受。如果效果突出,今后将会考虑将该分级制度更加细化与优化。

  除了年龄段的划分之外,今年暑期演出依然保留了“精品古典”和“天籁之音”两个板块, 20余场音乐会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独奏、管风琴独奏、童声合唱、诗词配乐吟诵等多种表演形式,让喜欢高水平传统古典音乐会和声乐艺术的观众,也能在盛夏中为身心找寻到一隅清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