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电影《镜子》首映——
“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家庭教育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厌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父母应当如何与子女相处,真实电影《镜子》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记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4月16日,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在京举办首映典礼暨交流会。

  片中的主人公因为各种原因厌学,并以过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对抗,或者暴力相向或者自暴自弃,经过一番“改造” ,有的重返校园,有的步入社会。“当今,当一名律师要考律师资格证,当会计也要有会计师证,而父母这个身份是有了孩子就升级了,又有多少父母会认真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该片导演范永东在交流会上与观众分享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究竟在哪里?直到今天片子第一次呈现给大家的时候,这个问题反而在我内心里边愈发沉重,它不仅仅是一个家长需要接受教育、社会需要给家长受教育的机会的问题,而且关乎到人的整个精神构建问题,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也将会是家长,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一群人组成。希望大家看这部片的时候,能找到一条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这个线索将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法制建设找到一把钥匙。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家庭情感教育讲师钟晓琳看片后认为,“影片不仅可以给家长看,也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包括从事教育相关的文化工作者看。因为人物关系是开放性的,老师对待孩子,包括领导对待员工,都可以从这里面取经。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原会长刘效礼表示这个选题无论对当下还是对未来,针对性非常强,对家长、将要做家长的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片中几个人物选得非常好,既不雷同、又有陌生感还有各自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