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变流行”,实现皮影戏的活态传承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韩非子剧社负责人韩迟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与发展公益计划“古旧变流行”艺术沙龙—— 《偶遇》之蜕变,日前在北京举办。在沙龙上,韩非子剧社宣布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与发展公益计划”项目。该项目计划在两年内行走国内七大线路,选择不同流派具有代表性的皮影戏班社进行田野采风、学术调研,以剧目创新为基础,理论结合实践,最终以剧目展演、跨界展览、学术沙龙、工作坊等形式将皮影艺术呈现给观众。同时,韩非子剧社将会出版一本关于中国皮影戏“古旧变流行”之《蜕变》书籍,拍摄一部《傀儡人生》的纪录片,举办首届《偶遇》偶戏节,让更多人知道皮影,将中国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使其走得更远。

  韩非子剧社已经有18年从事皮影戏创作演出、推广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之所以推出该公益项目,缘于韩迟对皮影戏生存现状的担忧。从去年起,她奔赴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做调研。“调研以后,我的心里有一点难受。 ”韩迟说,“甘肃环县皮影戏的保护程度还是不错的,但是那里的老艺人全部都是70多岁以上的,年龄大的已经八九十岁了。而且对我触动特别大的一点是,他们也想创新皮影戏,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创新。 ”

  今年8月,韩非子剧社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多名研究生组成调研团队,奔赴东北皮影之乡——黑龙江双城展开寻根之旅。调研期间,他们采访了10位皮影老艺人。“可以说双城的皮影真的已经面临濒危。 ”韩迟表示,“这10位老艺人是双城皮影的第四代传承人,最小的70多岁,最大的80多岁。就在前几个月我们跟当地对接这个调研项目的时候,就相继有两位老的传承人故去了。老艺人们的生活也很窘迫。当真正走下去以后,面对这种现状,会觉得特别心痛。 ”

  因为韩非子剧社有多年创作和演出皮影戏的经验,在各地调研后,面对民间皮影戏当下面临的传承和创新之艰,韩迟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事。“我们剧社最擅长的其实就是创作,那么或许我们有能力去做一种活态的传承。为什么叫活态?我们不只是做采风、记录、整理、保存,而是真正地传承皮影艺术。我们可以把当地的剧目拿回来,做二度创作,使它们适应新时代的审美,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

  在双城调研之后,韩迟把《白蛇传》中的一折戏《水漫金山寺》带了回来,计划进行二度创作,这是黑龙江皮影戏的代表剧目,“我们会邀请沙画艺术家,运用一些新的思路、手法来对这个小的经典折子戏做一个改编” 。

  韩非子剧社曾将皮影戏和京剧跨界,创作出《灯官油流鬼》 ,近年来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各大艺术节,收获诸多好评。如今,剧社和青年戏剧导演赵淼创建的三拓旗剧社合作,正在排练一部作品《形影不离》 ,故事脱胎于《宋定伯捉鬼》 。三拓旗剧社以肢体剧见长,所以这部作品依然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跨界舞台剧,话剧演员将和皮影同台演出。

  出演《形影不离》的三拓旗剧社演员吴迪表示,这样的一次跨界合作,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皮影戏是一种平面的表演形式,我跟皮影戏中的角色一起表演的时候,就要先在脑海里建立它的三维立体形象,我要训练自己把它想象成一个真人,它的笑、哭、气息、脚步就在我的面前,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在排练的过程中,他还要根据皮影的舞台调度,来调整自己的舞台调度,“一定不能把皮影挡住,这样表演就失败了” 。

  “韩非子剧社一直在尝试传统和当代的跨界,探索皮影和其他艺术形式跨界合作的各种可能性。 ”韩迟说,“但是跨界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只是在不断尝试艺术的可能性,因为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在今天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做法,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