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舞蹈教育的原点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落幕,两岸舞蹈家认为——

人性是舞蹈教育的原点

  针对高校舞蹈教育的话题,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表示,舞蹈教育应该和人的成长有关,通过专业的舞蹈教育,让舞者成长起来,充分发挥人性的力量。

  多年来,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一直保持着活跃态势,两岸舞蹈教育界彼此分享对方的创作成果,共同探讨双方关注的艺术课题,对于促进两岸舞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7月24日至8月1日,旨在弘扬两岸少数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文化,增强两岸学子同根同源的认识,增进两岸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由中国舞协主办、内蒙古艺术学院承办的“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在内蒙古举办。

  “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至今已走过7个春秋,项目在不断深化,交流空间进一步扩展,影响面逐步扩大。海峡两岸舞蹈交流与展演是中国舞协的常设品牌活动,以“海峡两岸·共舞未来”为主题,强调“一对一” “舞对舞”“心对心”的深度交流。本次活动是自创办以来首次进入大陆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加大了民族艺术的比重,在交流和展示民族舞蹈教育成果的同时,增进两岸民族舞蹈的交流与合作。大陆方面参与院校有作为承办方的内蒙古艺术学院,及来自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所院校共计55人;台湾方面则邀约了台湾艺术大学舞蹈学系、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舞蹈学系、台湾台东马当部落青年艺术团共43名师生前来交流研习。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有带着新鲜田野记忆的人文采风,有老艺术家亲自执教的民舞交流课,有呈现各校独具特色的精彩舞展,还有在倾听与讨论中参悟民族舞蹈真谛的两岸论坛。不少孩子因此结缘,不少作品因此催生。

  本次交流展演主要分为人文采风、民舞交流课、两岸论坛、舞蹈展演4个板块。7月26日,两岸师生们首先投身于广袤的田野,在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美誉的鄂尔多斯开始两天的草原舞蹈文化之旅,在最基层的生活中咂摸纵横于内蒙古高原的文化根脉和真实鲜活的民生状态。正是带着这样新鲜的田野记忆, 7月28日至29日,进入紧锣密鼓的交流课阶段,研习内容以蒙古族民间舞、台湾少数民族舞蹈为主,师生们深入接触到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都日布特组合、乌梁海组合、弹拨手组合等, 84岁老舞蹈家斯琴塔日哈亲临授课。内蒙古艺术学院的讲师乌琳说:“来自台湾的学生们比较喜欢,学起来也很积极,因为是第一次来,在风格韵律上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她们很聪明,学得很快。 ”

  尤值一提的是,此次交流课还增设了排演剧目——两岸学子共同排演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银奖的剧目——群舞《塔林毕斯贵》 。罗斌表示: “中国的舞蹈人群应该覆盖全年龄段,我们开启的这些项目一方面让孩子们激发自己的舞蹈活力,让孩子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向外宣传自己的舞蹈;另一方面,也和域外的舞蹈人才进行舞蹈交流,把我们的才能和追求向外传播,也能引进海外同年龄段的人才,在华人地区形成舞蹈交流平台,共塑全球华人的舞蹈视野。 ”台湾大学艺术学院舞蹈学系主任林秀贞表示,中国舞协认真策划,让海岛的孩子领略草原民族的风情、人文采风,对她们来说是相当新鲜的,是这辈子非常难得的机会。“踏上内蒙古这片土地,我们感到宾至如归。能把活动安排到这里非常难得。台湾的师生在内蒙古草原的蓝天和白云下能够领略到这里热情的民俗和风土民情,也相信这次活动能让海峡两岸青少年心手相连,共舞未来。 ”林秀贞说。

  在研讨会环节,各校教师代表围绕蒙古族舞蹈或台湾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创作现状、发展趋势及蒙古族舞蹈或台湾少数民族舞蹈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进行交流。通过与台湾马当部落原生态的舞蹈交流,罗斌针对舞蹈传承中的“本真、演替、创造”作了深入探讨,他说:“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发生过几次向民间舞学习的热潮,前两次热潮的立场,都是从民间舞、民族舞的范畴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是一种采撷式的做法,从民间拿到东西为专业工作者服务,随着传统文化保护的观念增强,从采撷式到反观、到主体介入,到从中生成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恢复了对民族民间舞的本真性观照。以前的采撷主体是专业工作者,对原生文化形态有一种剥离,这种剥离可能会让我们得到的采撷结果掩盖文化的真实形态,掩盖真实文化的内涵,从教室到舞台的提炼,结果会生成另外一种文化样式。好在21世纪初,文化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针对高校舞蹈教育的话题,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则表示,舞蹈教育应该和人的成长有关,通过舞蹈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让舞者成长起来。他特别举了《中国妈妈》的例子,说: “人性的力量,是教育的根本力量,是舞蹈教育的‘原点’ ,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支点。高等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性的力量。 ”

  7月30日,两岸七所学校联演于内蒙古大学演艺厅,以舞会友,呈现各具特色的精彩舞作。其中,有大西部特色的《西风烈》 《锦鸡炫美》 ,有充满台湾少数民族风情的《山海那鲁湾》 ,有以汉族民间舞蹈山东秧歌为动作元素的《芬芳》 ,也有古朝鲜风味的《双扇舞》 ,还有表达现代人情愫的《离》《极》 ……两岸莘莘学子在同一舞台上对话、共舞,在相互观摩切磋中,增进专业技巧,激发创作思维与艺术的能量,而两岸学子合作的《塔林毕斯贵》也演绎出了蒙古族女性的端庄、典雅、雍容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