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是胸中丘壑,更是心中宇宙
栏目:创作谈
作者:许钦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天路  许钦松

  上海是我心中的艺术圣地,与我出生的潮汕平原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汕地区就有大批美术青年到上海美专学习,得到黄宾虹、刘海粟等大师的耳提面命。抗战开始后,这批学生从上海回到潮汕担任美术教师,在他们的教育之下,出现了一大批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两地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使潮汕地区涌现出如孙裴谷、孙星阁、王显诏、刘昌潮、王兰若、陈大羽、方若琪、郑餐霞、林受益、李开麟等一大批海派艺术名家,同时也促使海派艺术在潮汕地区开花结果,成为海派画风的又一艺术阵地。而我自小就在海派艺术的浸染下成长,海派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锐意创新的精神对我的艺术创作影响颇大。

  在此次以“吞吐大荒”为主题的展览之中,除了以2012年的展览为主线外,穿插了我近四年所创作的数十幅水墨新作。这种安排一方面从展览的整体性上考虑:这是我首次在上海举办个展,将整个创作面貌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于上海观众与各位专家面前,可方便与各位艺术同道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从创作上的延续性考虑,在近四年中我依旧在新山水美学这一课题中进行探索工作,通过对作品的重新梳理调整,分成“大道之境”“传统之桥”“重建新山水”“宇宙心象”四大专题进行展示,更有助于观众了解我的思考与创作。

  从年少开始,我便与山水画结缘,在此后的大半岁月中,山水画成为我寄托与抒发内心性情的工具。在我看来,当艺术家投入自身情感来抒写自然的时候,心境即会慢慢地跟山川互相交融。用纸、笔、墨穿梭描绘山川的同时,也会刻录下自己的人生百味,痛苦、无奈、兴奋、欢乐……这种情感上与山川精神交融的体验,我认为是可以超越短暂的人生,跨越广袤的时空。

  当然,山水对我的意义还远不在此。在长年的山水写生创作中,我被大自然那种混沌的生命元气、苍茫的天地之力所深深折服。于是当我神游在山水中,时常能够深深感受到自然的浩大与人类的渺小。我时常在想,当人类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 ,是否仅仅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是否我们应该对自然抱有一些敬畏之心?从这点出发,我更愿意将“山水”从古人所说的“胸中的丘壑”理解成“心中的宇宙” 。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永远是那么有限,我们对自然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 。因此在我的山水体系中,自然绝不是古人笔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山水,而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惊扰的,是人力所不可企及的精神圣地。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沪举办

  本报讯  5月21日至6月12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第三站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本次展览是继北京、广州之后的第三站,集中展出许钦松的92件山水画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近几年的一批新作,如刚刚被广州艺博院收藏的鸿篇巨制《大岳涌云》 、曾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用的《岭云带雨》等。展览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许钦松在山水画上的创作与思考,同时体现其“大荒”山水当中的人文意境与思考,并渐次引导观众进入许钦松山水的艺术世界。许钦松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其山水画作气势磅礴、壮美辽远,既继承了岭南画派的精神,又追随时代、立足创新,致力于把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  (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