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1994年、 2004年、2014年的除夕,是老万夫妇的结婚纪念日。在这四个本是喜上加喜的日子里,除了吃饺子,他们只做一件事:离婚!但是婚终究没能离成,持续了30年的“离婚大计”就这样轮回到了下一代小万的身上。故事独具匠心地截取了30年间的四个除夕夜为横切面,结婚、生子、升职、下海……纵然主人公在汹涌的时代大潮中浮浮沉沉,却终究在嬉笑怒骂中坚守着家庭保卫战。而除夕饺子那热腾腾的蒸汽,模糊了双眼,也迷失了他们和我们。近日,作为北京儿艺制作的首个成人话剧,知名青年导演黄凯执导的小剧场喜剧《幸福年》完成首轮演出。导演黄凯想把这剧献给自己的父亲母亲,希望通过舞台手法呈现出为人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从而折射出两代人迥然不同却又一脉相承的爱情观与家庭观。
剧中的老万年轻时喜欢读诗写诗,黄凯在剧中就用老万的口吻说出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作为这部剧的主旨:“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都会后悔的。 ”
黄凯坦言, 《幸福年》的主创团队大部分是“70后”和“80后” ,各自的父母悉数具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人的时代烙印。“那一代人几乎都是年纪轻轻便结婚生子,经历过物质生活贫乏的60年代、动荡狂热的‘文革’及百废待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的巨变导致观念上的颠覆,爱情与家庭在这30年间备受考验,有的分崩离析,有的却在考验中愈发历久弥新。 ”黄凯说自己其实如同剧中的小万一样,既是故事的经历者又是讲述者,他和编剧以及演员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父母的故事通过艺术加工真诚地呈献给观众。
而在小剧场呈现家庭婚姻题材,黄凯对此也有特别的考量:“营造强烈的现场感,我们希望能得到观众的共鸣。我们力求让剧场的每个角落都有台词,每个角度都有内心戏,让观众甚至能感受到演员的喘息和内心的叹息。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小人物的生活,其中蕴含的活生生的人性力量,只有在戏剧舞台上才能表达得淋漓。 ”
家庭生活从来就不是什么简单的快乐,正如《幸福年》给观众的第一感受。在剧中发生在老万家客厅里的争吵,从来都是没有起因地开始、没有结果地停止。关于猜疑、借口、无奈、冷漠的情绪,不论哪个时代都存在于普通家庭中。“当我们直面这些问题,把他们赤裸裸地摆在舞台上,让观众以旁观者的角度再度审视它们时,观众反倒会以一份放松、冷静的心态反观自己。这部剧希望带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一种平和的心态。 ”呈现这部很有味道的《幸福年》 ,让黄凯找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黄凯谈到,这部剧并不局限于某个小视角或小故事,而更像一列高速火车,它轰隆隆地带你划过30年的时代轨迹,模糊了窗外的风景,却偶尔停驻在四个除夕的“站台”让你仔细审视,这时候你才会真切地体会到, 30年来这个超速行驶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慌乱、不安和焦虑。而家庭就像一扇小窗,窗外是社会,窗内是个人和家庭,通过这一方小窗,相互窥视,互通有无,吐纳着时代变迁和人情冷暖。有人安然站在窗边,有人急切地想迈出窗外,这种徘徊究竟是不是一种必然的轮回? “探讨上一代的婚姻和家庭关系,其实并不是怀旧,对于今天还生活在这种速度惯性之中的年轻人,它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黄凯表示。
“极具代入感! ”很多看过的《幸福年》的观众都有同感。黄凯坦言,当自己初为人父,为孩子的就学寻找学区房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发生在北京老屋里的故事。其实,无论是坚守在城市中央的老房子还是坚守着家庭的父亲母亲,黄凯对这种面对社会与时间潮流中的坚持都同样心怀敬意。
为此, 《幸福年》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故事人”的角色,这位“故事人”就是小万,他在剧中跳进跳出,别有意味。 《幸福年》的舞台置景与舞美以一种简约却不简单的方式展现,通过开放感的元素来呈现老万家的客厅,换场则是在富有时代特色的流行音乐的伴奏下更替有着鲜明特色的家具物件,极具仪式感。由视觉观感所带来的意识上的跳进跳出,也是这部剧给现场观众带来的一种有趣体验。
“创作这部剧其实也想对所有观众说,即使再平凡再普通的人,对于感情和家庭的付出与坚守,从来都不会是一件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事,而是一件有着充分理由、并且值得为自己和家人感动和点赞的伟大的事。 ”黄凯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