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后首个国家级艺术大赛举行,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奖项调整引发高关注,优中选优赛出高水平
声乐民族组金奖获得者龚爽
声乐美声组金奖获得者张学樑
小提琴组金奖获得者陈家怡
手风琴组金奖获得者许笑男
金钟奖刚刚结束,中国音协主席、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总评委会主任叶小钢就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这样一段感慨—— “本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成功举办,对参赛各个代表队及选手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竞争白热化。中国文联对评委会要求极严,‘公平、公正、公开’是准则。艺术上没有常胜将军,均在同一起跑线上。任何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目的功利、轻视对手的参与者都会在严酷的比赛中败下阵来;而重视基础、努力拼搏、尊重对手、脚踏实地而仰望星空、大气并拥有崇高理想的选手才会真正脱颖而出。组委会从不影响评委的独立打分,允许有个性而独立的见解,但最后结果无疑却是最公正的,因为评委是来自全国的佼佼者。对此,对评审结果表示满意和祝贺! ”这段叶主席的微信评论发表后,随即引来诸多点赞以及评论。
那一道金钟奖评委的风景
2001年起举办的金钟奖表演奖项中的声乐比赛和管弦乐器演奏比赛从2003年起落户广州,进一步放大了金钟奖的社会效益。金钟奖在广州的落地生根,也营造出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广州大剧院和广州星海音乐厅是金钟奖比赛的两大重镇,尤其进入到决赛阶段,广州大剧院作为声乐(民族、美声)比赛的场地,受到格外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决赛阶段选手的高水平,观赛的市民观众有不少是冲着看评委去的。据了解,评委会每届聘任一次,为维护公正并保持评委会的新鲜活力,每届均改聘三分之一左右的评委。比如声乐(民族、美声)组评委会12人构成中,设立一位监审、一位主任、两位副主任和8位评委。而监审则是本届比赛新设立的职务,其中声乐(民族)组由印青担任,声乐(美声)组由孟卫东担任,小提琴比赛由张国勇担任。
迪里拜尔虽然是本届金钟奖声乐(美声)组的新评委,却是观众们很熟悉的声乐艺术家,现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的迪里拜尔是完全由中国声乐教育独立培养出来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在金钟奖闭幕式上她最后压轴出场,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以女声独唱《帕米尔—秋,我的家乡多么美》和《在我心里有个声音》惊艳全场,许久没有听迪里拜尔唱歌的观众们被其华丽而富有魅力的声音迷住了。在以往金钟奖比赛的赛程中曾设置过评委名家的音乐会,颇受欢迎,近年来则多以“金钟进社区”的方式进行小分队似的下基层慰问。有广州当地的音乐爱好者就特别提出希望恢复名家音乐会的形式,让更多的爱乐者欣赏到真正一流、顶尖的艺术家的精彩演出。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是本届金钟奖声乐(民族)组的新评委,现在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的他,对这次金钟奖比赛除了具有新鲜感外,还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王宏伟表示,“这次做评委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比如民族唱法半决赛规定曲目中包含一首古曲或为古诗词谱曲的创作歌曲,我在听选手们演唱时也在想,如果这首歌曲让我来唱,我应该怎么唱?怎么处理?从规定曲目的选择来看,也反映了金钟奖对于选手自身修养的高要求。从17岁到32岁,我几乎每年都在参加声乐比赛,作为曾经的选手,对比赛可谓有着深切的认识。这次作为金钟奖的评委,听了8天从复赛到决赛的多轮演出后,并不觉得累,而是觉得很值得。我认为金钟奖给全国的各种音乐比赛做了一个示范,尤其体现了声乐比赛的导向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可以说每一位最终获得奖项的选手自有其成功的道理。 ”
“不能辜负参赛者和观众”
在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就表示,“这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是在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大赛,奖数少,竞争大,社会关注度高。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在评奖与遴选上做到严守规则、严明纪律。 ”记者在采访评委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也是有关奖项压缩后,这届比赛不同于往届的新特点。
廖昌永不仅是本届金钟奖声乐(美声)组的评委会主任,也担当过多届金钟奖评委,他开门见山地谈到,这次声乐(美声)组的奖项从一金二铜三银压缩为一金一银二铜,不仅对于选手来讲竞争更为激烈,对评委的评分来讲也比较困难。最终能够进入决赛的都是以综合实力取胜,在专业性上更是优中选优,也就是光拼嗓子还不够,还要考察演出时的表现力以及在音乐风格方面的把控力,这对选手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一届一个突出特点是各地都有比较突出的选手,不像以往就以北、上、广几大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为主,有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中规中矩、学生腔很浓,在表现力方面还欠成熟。另外,音乐也是一门协作的艺术,音乐家不能成为‘独狼’ ,与乐队的合作是否和谐等方面也是我们对其考量的重要方面。 ”廖昌永强调。
声乐(民族)组的评委会主任宋祖英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了近年来金钟奖声乐比赛中男声表现得比较突出,整体水平的提高令评委们感到很欣喜。“所有的技巧训练实际上都是要为作品服务,民族风格的曲目要唱得地道,而艺术歌曲要把握内涵,评委会从复赛到半决赛到决赛的曲目设置就能看出风格区分很大,这也是为了多方面考量一位选手的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对于金钟奖压缩奖项,宋祖英认为,“坐在评委席上不能辜负所有的参赛者和观众,评委也不比选手更放松,每个评委也都力争做到最高水平、最公平的打分。 ”
立潮头之巅的器乐比赛
与金钟奖声乐比赛同时进行的是小提琴比赛和手风琴比赛。比起上一届的钢琴比赛和弦乐四重奏比赛,这一届的两项器乐比赛也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音乐院校师生以及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们,观赛现场几乎是座无虚席。“看一看有这么高水平的观众,就知道金钟奖在广州落地12年,强力推动了这座城市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使得广州成为全国音乐文化发展版图中的一方重镇,这对不少地方是有很大启发的。 ”金钟奖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任盛中国不禁感慨道,“作为在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大赛,这次的小提琴比赛一定要特别完美。 ”
小提琴比赛进入到决赛, 6名入围决赛的选手现场演奏30至40分钟的协奏曲一首,为其协奏的是广州交响乐团,这对于大多数还在音乐院校中学习的选手来讲都是极为难得的一次历练。虽然也有来自院团的演奏员入围前六,但最终获得金银铜的小提琴组选手都来自音乐院校,获得冠军的陈家怡和获得银奖的柳鸣都是上海音乐学院二年级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比赛评委会副主席王振山就激动地感慨道,中国的小提琴演奏曾在30年前辉煌过,后来就是10年的停滞,而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的小提琴已进入新的辉煌期,这些年轻的选手们成长起来后,应该是前途不可限量。盛中国认为,这些年轻的获奖选手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最需要的是在拉琴之外扩大知识面,他说,“拉莫扎特的曲子,还要充分了解莫扎特的歌剧;拉巴赫的曲子,还要熟悉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拉《梁祝》的曲子也应该接触并知晓《梁祝》的越剧,触类旁通,不仅靠天赋去拉,还要做学问,靠对作品的理解力去拉,这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演奏家。 ”
手风琴比赛在金钟奖比赛中还是首次设立,选手们在手风琴技巧方面的演绎也完全刷新了观众对于这门乐器的认识。手风琴比赛评委会副主任、著名手风琴教育家、演奏家曹晓青在谈到这次比赛的意义时心绪难平,“这次比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手风琴最大的肯定,手风琴可以和钢琴、小提琴放在同一个高度的平台上去竞技,这本身就是对手风琴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肯定。也可以说,这次金钟奖手风琴比赛对于中国的手风琴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手风琴真正站到了受尊重的舞台上。 ”曹晓青认为,现在来参赛的这批年纪在30岁左右的手风琴演奏者们能够让这个原来被认为是为群众歌咏伴奏的乐器发出“新的声音” ,这种声音是自由的,可以参与到古典乐、民乐以及通俗、摇滚、爵士等各种演奏中,既“接地气” ,又可以“高精尖” 。
记者注意到,这次的手风琴比赛还有不少外国专家来观赛。三轮比赛9首曲目完全需要背谱演绎,难度甚至大于国外比赛。获得金银铜奖的许笑男、曹野和姜伯龙3位选手其实在金钟奖比赛之前就已斩获过国外手风琴比赛的大奖,演奏水平在国际上都令外国选手望而生畏。值得一提的是获得金奖的许笑男,除了手风琴演奏外,还在攻读作曲专业,决赛中他演奏的曲目《行空》就是自己创作的作品,既能充分发挥手风琴的演奏技巧,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据曹晓青介绍,决赛规定曲目之一的《凤点头》是由徐昌俊作曲的由扬琴和弦乐曲目改编的手风琴协奏曲, 6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有4名都选择了演绎这个曲目,也可见选手们对中国现代手风琴作品的需求。曹晓青说,现在有不少著名作曲家对于手风琴曲目创作还有些“陌生”“恐惧” ,但都表示出十足的兴趣,中国的手风琴发展其实无论是从乐器制作层面还是演奏技巧方面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次金钟奖比赛无疑是一个鲜明的讯号。
文/本报记者 张悦 图/张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