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险恶”掩盖了职场的真实温度
——评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李佳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广州同北京和上海一样,也是经济发达的超一线城市,同深圳一样外来人口过半,和香港又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我们或怅惘着“北京、北京” ,或回望着“上海滩”和老弄堂里的“长恨歌” ,却不知怎么与广州这座城市对话。它有深藏陋巷的地道鱼丸档与广式早茶,还有深夜掌灯、寄居地缘的天光墟;它有随处可见、操着三种地方话的“老广州” ,当然,也有跻身镜面大楼里的白领精英。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职场新贵们就聚居在天河CBD的烂漫霓虹中,“小蛮腰”广州电视塔像另一座东方明珠在大陆最南端眺望着这一处纸醉金迷、暗伏“险恶”的俗世光景。

  近年来涌现出数部围绕都市外乡人职场打拼、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进行写实化创作的新都市电视剧。从《奋斗》到《杜拉拉升职记》 《相爱十年》等等,为电视机前的上班族提供了新的生活调剂和情感慰藉,至今余热不减。主打都市职场爱情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北上广这三个字的组合本身就有一股魔力,可事实上除了镜头景深里环“小蛮腰”簇生的一众商区楼,他们无从定位地悬浮在这座城市的中心,仿佛生活在别处。

  “高考以后,我进了全上海最烂的民办大学,但我一点都不难过,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迫不及待地要出去闯世界……比起我的那些同学,他们永远不知道江湖险恶,可是江湖险恶有它的美,因为他们是家禽,我是天鹅。 ”面朝着灯影彩绘的珠江,潘芸对经年的职场生涯淡淡地下了注解。这些字句,相信会在不少人心里切开一个钻风的豁口,泛起一缕暖意再敛起,毕竟,听多了也不过是心灵鸡汤。

  潘芸是典型的职场“白骨精” (白领+业务骨干+行业精英) ,三商(智商、情商、逆商)兼备。她有颜有钱也有能力,不仅能控制住自己的婚姻,也能控制住自己的人生。而她的老公赵小亮虽然也胸怀大志,却为人鲁莽,有的只是些登不上台面的小聪明,屡次被高层拿来挡枪。依附主线的是倾心于潘芸、却窝藏“险恶”复仇计划的于德伟,以及潘芸的“同类”好友汪涵与她出轨的老公南海的故事。主角们来自不同的地域,身携不同的文化名片聚汇在羊城。他们的际遇和自有的文化印记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矛盾” ,从片名来看编导似乎也不乏野心。虽然这部剧走的也不过是“精神胜利法”的老套路子,结果,却只能烩出一盘有“色”无香的“狗血” 。

  的确,这类电视剧能为我们带来一种假定性的实现,一套貌似行之有效的“成功指南” ,确保职场人能在主角们的摸爬滚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收视“主力军”的主妇们也能“意淫”出一种久违的激情,但所有的梗必须在剧终时得到逻辑合理的完满。而《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剧情明显在戏剧化和感官化的琐碎细节中迷失了,叙事节拍紊乱、整体情节的铺设“偷工减料”更使得全剧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人物形象随越来越离谱的动机而无以辨识,一径走向不可挽回的“狗血”之路。先是处心积虑的隐婚没什么波澜的收场,于德伟对潘芸的态度明明昧昧一边煽情一边加害,拘留中的赵小亮为取保候审竟将潘芸往牛总的虎口里推……种种情节完全抽离了先前的情感铺垫,没有根由的拼凑让人莫名其妙。

  在港剧中浸润多年的张兆辉和张可颐,是近年来港星内地“淘金”而汇入内地娱乐圈的熟脸孔,内地观众对TVB老牌演员的熟知度和收视信任也为他们在内地演艺事业的发展降低了门槛。问题在于,两地演员“同台竞技” ,对内地香港电视剧不同演绎套路有所知悉的观众会时不时为剧中不同文化的“刻意”结合而出戏。这种感觉在《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将两地乃至多地文化“熔铸一体”的意图中也未能幸免。于是我们看到了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都输给了单薄而狗血的剧作和地域文化表意符号的生硬链接。

  既想“职场风云录”和小情小爱讲得足够出位、搏眼球,又想在跨文化层面上有所开发,但缺乏实质的热点拼贴只能是虚晃一枪,两头落空。描绘社会之“险恶”作为一种固有的叙事元素,已经植入到每一部以“现实”为名的内地电视剧中,也已构成中国式职场励志所谓的暗黑底色。在收视“成功模式”的复制下,“江湖险恶”对生活的腌渍变成了新常态,我们是否还能触摸到职场真实的温度?遑论文化,我们甚至无法为仍在继续的生活寻觅到一丝正能量。

  广州,大约果如“高老板”所说,不分你贫富贵贱,从来不问出处,胜者为王。可站在这片光影里,我没有看到北上广,也没有看到眼泪,只看到薄如蝉翼的“现实”背后那张向收视率献媚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