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暑期档观众满意度调查公布——
国产片重洗类型牌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6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到8月31日最后一场电影终场,高潮迭起的2015年暑期档在92天时间里,总共收获了124.31亿元票房,比去年同期的92亿元增长32.31亿元,增幅高达35.12%。暑期档国产电影“三巨头”《捉妖记》《煎饼侠》与《大圣归来》票房相加高达45.5亿元,甚至超过了2008年内地全年票房43.41亿元的总和。

  近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艺恩咨询共同推出了暑期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由于暑期档战线长、影片多,调查共覆盖16部国产影片,辐射调查2部国产片及3部进口片。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0部重点国产影片的观众总体满意度为82.1分(满分为100分),位于“满意”区间,相比春节档、春季档重点国产片的总体满意度略有提升,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滚蛋吧!肿瘤君》 《捉妖记》均超过春节档满意度冠军《狼图腾》 ,成为迄今为止2015年最受欢迎的国产片前三甲。

  奇幻与动画名利双收

  类型化是国产电影发展的重要命题。从2015年春节档、春季档的情况看,无论票房还是满意度,喜剧、动作、爱情一直占据着类型片的头三把交椅。而暑期档市场显示,国产片正在迎来类型排列的新局面。

  非主流类型借势上位,奇幻与动画闪亮暑期档。在国产电影中,奇幻、运动、犯罪一直属于出品不多的非主流类型,动画片虽广受关注,但很难跃居最受欢迎的类型前列。但在暑期档重点国产片满意度80分以上的影片中,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83.9分高居榜首,奇幻片《捉妖记》 、犯罪悬疑片《烈日灼心》 、运动片《破风》等非主流类型均跻身观众满意度前六,证明主流观众对多样化类型的渴望与期待。喜剧不改王者本色,仍是类型主担当。喜剧片在整个暑期档影片数量占比排名第四, 《滚蛋吧!肿瘤君》和《煎饼侠》两部喜剧片分别以83.6和81.4位列满意度的第二位和第四位。这两部喜剧片大受欢迎,表明观众喜爱新鲜、浓烈、接地气的喜剧表现形式。其中,《滚蛋吧!肿瘤君》的思想性指数得分在单片排名中最高,影片所传递的乐观、励志、向上的正能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爱情片开始出现审美疲劳。暑期档爱情片依旧是高产出类型,数量占比第一,但观众满意度并不高。 《命中注定》 《栀子花开》 《小时代4》三部影片分别列第八、十二和十三位。虽然其中部分影片票房成绩不错,但结合2015年多部同类型影片的满意度和票房情况来看,观众对国产爱情片的创作现状已经表现出不满足。此外,本次调查显示,古装片和港式警匪动作片表现乏力,《道士下山》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和《谜城》的满意度平平。

  自媒体时代观众“言值”高

  从细分指数分析,票房前10名影片总体传播度指数为89分,这表明在市场的培育下,主流观众越来越趋于成熟与理性,希望通过观后评价和口碑来分享观影体验的“自媒体”意识越来越强,这也是暑期档愈发成熟的表现。其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传播度分数最高,且高于春节档的《狼图腾》和春季档的《速度与激情7》 ,这与该片上映期间观众“自来水”的现象遥相呼应。

  观赏性指数分值排在传播度之后, 10部影片总体得分为80.3分,略低于春节档得分,但明显高于春季档。其中,单片观赏性得分前三的分别是《捉妖记》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滚蛋吧!肿瘤君》 。思想性指数主要是反映观众对影片传递正能量的评价,得分为80.3分,与观赏性指数持平,相比春节档与春季档都有所提升。在本年度前两次调查中,思想性指数在三大指数中一直得分最低,它的提升表明暑期档重点国产片在情怀意识、传递积极健康价值观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观众对于10部影片的正能量评价排序,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 《滚蛋吧!肿瘤君》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破风》成为暑期档正能量传递的先锋; 《太平轮:彼岸》 《我是路人甲》虽票房不高,但思想性指数和满意度指数显著高于《栀子花开》 《小时代4》 《横冲直撞好莱坞》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等票房过亿的影片。

  观众渴望新鲜感

  从2015年春季档开始,满意度调查开始引入新鲜度指数,主要反映电影创作带来的新奇感和创新性。本次调查显示,重点国产影片的新鲜度指数为78.6分。根据国外烂番茄网新鲜度评分标准(75分以上被评定为“新鲜” ) ,这个分值处在“新鲜”区域。从排名看, 《捉妖记》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烈日灼心》等位列前茅,观众对故事和类型拥有双重渴望,而爱情片、动作片等市场成熟类型片的新鲜度排名均比较靠后,后续创作需在创新性上不断突破。

  通过分析暑期档电影市场可以发现,新思维和新力量对中国电影发展意义重大。满意度调查结果以80分为界,分成两个层次:80分以上的集中体现了新导演、新题材、新类型、新创意的胜利;而80分以下的影片,一方面是在艺术创作上保守平庸,创新探索不够突出,难以获得观众和市场的积极应和,二是在发行放映方面没有找到明确的市场对象。这也再次提醒业内人士,中国电影消费市场已经出现了时代转换和市场细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