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古诗词和“阿卡贝拉”相遇
——台湾汉光人声创艺乐团的文创之路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台湾汉光人声创艺乐团《炫音古今》专场音乐会演出现场  于博  摄

  近日,西安外事学院雨花厅,来自台湾的汉光人声创艺乐团的《炫音古今》专场音乐会在这里开唱。正值新生开学的军训时间,观众席上,有很多穿着迷彩服的大一新生。这很契合该乐团创始人及总经理、汉光教育基金会总监朱玉昌的初衷:用阿卡贝拉的人声合唱形式,在年轻人中推广正在逐渐被现代社会遗忘的中国古诗词。 《炫音古今》是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参演节目,这也是汉光人声创艺乐团第二次来大陆演出,去年底,该乐团曾在杭州演出8场。

  背诗词不如唱出来

  阿卡贝拉,意大利语A cappella的音译,意为无伴奏合唱,起源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这种演唱形式在台湾经由台湾合唱音乐中心执行长朱元雷15年来的推动,现在台湾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知道什么是阿卡贝拉。“最早的一两年,在校园里问学生们什么是阿卡贝拉,没有人知道,但现在再问,会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举手说知道。这说明已经开花结果了。 ”朱玉昌对记者说,如今在台湾唱阿卡贝拉的乐团就有60个左右。

  汉光教育基金会是一个在台湾推广中华文化的基金会,包括汉字、汉语、汉学等,其中中华诗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在推广诗词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和瓶颈。朱玉昌介绍:“比如,现在让小孩子背诗词很困难,尤其是台湾的小孩, 《诗经》 、唐诗、宋词、元曲,让他们背简直是要他们的命,他们会觉得很难。 ”于是他想到,不如让他们唱诗词,“就像在KTV唱歌一样,我们跟着旋律就自然而然能把歌词唱出来。推广诗词最好的方法就是唱,当他们能唱出来时,其实就会背了。 ”

  于是他找到了已经在年轻人当中认知度很高的阿卡贝拉,让中国古诗词和这种西方演唱形式相遇。2012年,汉光人声创艺乐团成立,乐团成员面向社会征集选拔。“选拔的标准,我们要考察四个方面的能力。 ”朱玉昌告诉记者, “首先是声音要好。其次是要识谱。第三是要会乐器,人声乐团为什么要会乐器?这是备而不用的,未来有一天,或许在乐团的某场音乐会上,有一两首歌,他们会拿着乐器上台,萨克斯风、笛子、吉他、爵士鼓等等。第四是肢体表现力要强,因为很多歌曲需要他们在台上有幅度较大的肢体动作。 ”乐团组建时,招募了8位成员, 3年来也有成员被演艺圈看上了挖走的,每一年也会补充新的“血液”进来,如今全团共有14个年轻人,平均年龄25岁。

  人声乐团不是合唱团

  当晚,汉光人声创艺乐团的8个团员, 5个男生加3个女生,在台上演唱了两个小时。他们演唱的曲目多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古诗词,比如唐代刘云的《有所思》 ,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 ,辛弃疾的《青玉案》 ,岳飞的《满江红》 ,元代赵孟頫的《江城子·赋水仙》等,其中也有少量的现代诗歌和流行歌曲,比如吴念真、罗大佑作词的《一样的月光》 ,周杰伦的《菊花台》等。

  汉光人声创艺乐团成立后,因为很多人对阿卡贝拉的概念并不真正了解,朱玉昌遇到过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人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唱,我问他们有什么样的设备和条件,他说,你们不是来唱歌就行吗?甚至还有人指定让我们唱什么歌,我说不好意思,阿卡贝拉不是说你想让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人声乐团跟合唱团其实不一样,它比合唱要难。合唱团一般三四十人,每个人进团时会决定唱什么声部,高音、中音、低音,合唱的形式是齐唱,旋律出来时大家一起跟着唱。但阿卡贝拉是一个人一个声部,比如在台上的8个人,就是8个声部。每首歌除有一个主唱外,其他的人要去组合不同声音的变化,甚至要模仿不同的乐器。 ”

  朱玉昌也是在真正开始做汉光人声创艺乐团后,才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在台湾流行音乐圈有很多朋友,但是请他们编曲,他们不敢编,因为一个团员是一个声部,这对他们来说是隔行如隔山,不仅仅只是写个旋律那么简单。所以我必须找外援,最后我们的诗词全部是国际上的阿卡贝拉乐团的大师编的曲。 ”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外国人对中国古诗词的理解有难度。所以只能先把所有的诗词翻译成英文,再把古诗词的每个字的读音标上,让他们先了解诗词的含义后,再为原诗词编曲。“每首歌曲都是这样一个工程,乐团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做这个。 ”朱玉昌说。

  在他看来,汉光人声创艺乐团不只是在推广中华诗词,同时也是在为观众做心灵疗愈。“现代社会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们有大量优美的古诗词,仅《全唐诗》就有四五万首。古人创作这些诗词是在什么情境下?被贬官时,被陷害时,失恋时,失去家园时,思念故乡时,这些文人,在当时抒发心情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能写下来,当这些诗词创作出来后,他们的心灵得到疗愈。 ”当这些诗词用现代音乐的形式重新演绎,朱玉昌相信:“一定有一首歌、一阕词能够契合听者的心境,实现对他们的心灵疗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