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宜昌,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三届全国钢琴比赛半决赛公布结果,得知自己进入决赛后,湖南省艺术职业技术学校的青年教师黄虹愚邀请了他的大学同学为他决赛弹奏的曲目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进行钢琴伴奏,同学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两个小时的火车就赶到了宜昌。9月23日,宜昌市图书馆,黄虹愚弹完决赛曲目出赛场后,满头大汗地对记者说:“刚才的发挥还算正常。 ”
9月16日至23日,由中国音协、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三届全国钢琴比赛在湖北宜昌举办。参赛选手分为少年组和高校教师组及高校学生组,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选手齐聚宜昌,经过复赛、半决赛和决赛的三轮比拼,角逐金银铜奖项。最终,罗杰获得少年组金奖,高一鼐、金瀚文分获高校学生组和高校教师组金奖。
“即便出去旅游,也要保证每天练两个小时琴”
28岁的黄虹愚5岁开始学钢琴。当时奶奶觉得他好动,“坐不住” ,就建议让他学钢琴。他向记者回忆:“1992年,爸妈花了8000块钱买了一台钢琴,当时也是下了血本。 ”学了钢琴后,黄虹愚自己也从中感受到了乐趣,“虽然肯定也有不想练琴、坐不住的时候,但是自始至终我真的没有讨厌过钢琴” 。从幼儿园到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他的学生时代,每天都要练琴4到6小时,“20多年来从不间断,这真的是一点没夸张,因为超过一星期不练琴,再恢复就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很划不来,所以即便我出去旅游的时候,也要保证每天至少练两个小时” 。
“我是冲着主办方来的。 ”他告诉记者来参赛的原因,“因为主办方是中国音协,奖项很有说服力。 ”来之前他就觉得自己如果发挥正常,应该是能进决赛的, “但也不是特别肯定,怕有什么失误” 。在参赛之前,他不知道高校教师组的实力如何,来了之后,发现有几个很强,“进入决赛的这几个选手都是身经百战的,他们几个都很厉害,有毕业于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的,有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的博士。这一届的选手比上一届强太多了” 。
2014年硕士毕业后,黄虹愚成为一名钢琴教师。“当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想要去练琴,这个比教得好还重要,有时候你教得好,但是学生不学,也是白费了。 ”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学生们没有他们那一代当初那么吃苦了, “可能压力没那么大了,我们那时候因为考学比较难,压力蛮大的” 。
人琴合一,才能弹出好声音
本届比赛少年组评委、中国音协钢琴学会副会长李民,在肯定本届比赛选手的整体水平很高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选手的问题,“比较明显地有为比赛而演、为比赛而弹的” 。他表示,比赛不是拼技术,而是阐释音乐之美。“我们评委最希望的,是这场演奏能够打动我,仅仅有技术是打动不了我的,希望选手能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表现力上。 ”
“一个演奏者,如何使手上的声音比较华美漂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高校组评委、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朱咏北表示,“物理意义上的声音,对其简单的评判就是明亮或者生硬、松散等,但对于一个演奏者,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声音,就是把一个物理性的声音,变成一个有生命的艺术性的声音。 ”他解释,这样的评价标准是“像” ,“就是像什么,当你弹巴赫的音乐时,你要能够像巴赫,当你弹古典音乐时,要像古典时期的作品” 。
上世纪80年代,朱咏北在德国柏林学习音乐时,他的导师告诉他,弹琴时,琴声不是从手上流出去的,而是从心里流出去的。 “所以要走心,做到人琴合一,才能弹出好的声音。 ”
对此,他的建议是学会聆听:“首先是有认识性地聆听,听自己弹、听学生弹、听大师弹,从认知角度判别什么是好的声音;第二步,是批判性地聆听,通过倾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是难听的;第三步,创造性地聆听,现在这些选手是钢琴演奏者,未来其中的有些人可能就是大家,作为大家,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创造性和个性,郎朗、李云迪为什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到的东西。 ”
比赛不是竞技,而是一种沟通
在少年组评委、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苏斌看来,比赛不是竞技,而是一种沟通,“如果你能够跟评委老师沟通,你就胜利了,如果沟通不了,那就只是一个竞技,是手的跑动,没有灵魂和生命力。 ”这样的沟通,他的解释是一种“通灵” ,“一个好的演奏者,是一个通灵的人” 。
“这怎么理解?就是一个演奏者,在学习一部作品时,是要跟作曲家沟通的,要从作品里了解作曲家,要知道他想通过作品表现什么。 ”苏斌解释,“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听出作曲家作品里表达的东西,他就会弹得非常好,这个时候,他其实也在通过音乐的旋律、线条和层次,让听者听到了作曲家灵魂深处的东西,实现了他跟听众的沟通。 ”在比赛场上,苏斌能够感觉到两类不同的选手:“有些选手跟我沟通了,非常好,但有些选手我感觉不到这种沟通,只看到他的技术非常好,但感觉不到他传递给我的东西。 ”
在比赛场上,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也会在某个时刻,聆听到某个选手的演奏时,感受到内心被打动。“音乐有时候并不需要很多的知识才能去理解,去音乐会现场时,也不一定要靠自己去营造氛围和故事,可能就是某一个瞬间,你一下子感觉到音乐在你心里,它对你非常重要,你会觉得如果没有音乐,人生真的很悲哀。 ”他说,“甚至有些很有个性的艺术家,你觉得他跟常理化不太一致时,都会非常理解,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内心的那份纯净,让我们敬重和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