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滚蛋吧,肿瘤君》
看到坚强乐观的自己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齐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海报

  也许是看惯了当下青春片里的“怀旧”“残酷”“小清新”与“奢华” ,对那种“因为清新所以青春”的影片有些厌倦;也许是因为“人为”制造泪点的痕迹太过明显,所以对于那些过度煽情的影片也多了一份抵触的情绪。也许正是因为这两种心理在作祟吧,坦率地说,观看《滚蛋吧,肿瘤君》前,对这样一部关于青春、涉及“癌症” 、预先知道结局的影片本没有太多的期待。但没想到的是,这部影片的出现却纠正了我对当下青春片的偏见:还有一种青春不仅清新,而且刚健;还有一种生命观,叫向死而生。

  这是一部由同名畅销漫画书及“80后”漫画家熊顿的真实抗癌经历改编,由“80后”青年导演韩延执导,白百何、吴彦祖领衔主演的影片。由于这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影片,所以影片的主题和情节都有很强的限定性。但恰恰因为这份主题与情节的限定性,让这部影片超越了时下一批脱离现实时空“因为怀旧所以忧伤” “为清新而青春”的青春片。可以说,白百何饰演的“80后”漫画家熊顿,吴彦祖饰演的熊顿心中花痴对象的梁医生,一群不离不弃的闺蜜与死党,一句充满不屑、乐观与勇气的“滚蛋吧,肿瘤君” ,一段段呈现二次元幻想世界的段落,带着观众完成了这次充满正能量的、向死而生的生命旅程。毫无疑问地是,这部充满俏皮、恶搞却又不失温情;会让观众落泪,但绝对不是廉价煽情的影片,不仅一扫当下国产青春片的雾霾,而且向观众展现了属于“80后”的生死观:一种可以自愈的精神姿态。

  作为一名“80后” ,我也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是否会害怕死亡。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不害怕。原因是死亡离我无限遥远。但是,当有一天我的生命被明确标注时限时,我无法想象我该如何面对,更不敢想象我的懦弱。而影片《滚蛋吧,肿瘤君》这种情境摆在每一个观众面前,真真切切地再现了那样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80后”女孩儿面对死亡时的态度。而这一次的呈现,导演不仅仅是想赚得观众眼泪,或者说眼泪本身并不是重点。影片中那一抹自始至终的暖色调,那一种透过女主角熊顿展露出的乐观,和甚至有些“二”的生命姿态,都淋漓尽致地诠释了“80后”的生死观,而这才是影片的关键。

  影片是如何为观众呈现“80后”的生死观呢?显然,观众已经厌倦了那种因为坚强所以勇敢的生死观,更不会去影院接受某种思想教育。而导演的聪明之处便在于此:摒弃说教,没有过度煽情,轻松搞笑但又不失分寸地呈现一种属于“80后” ,有些“犯二” 、还会“卖萌”和“无厘头”的生命态度:即便明知是死亡,也要欢乐、开心。

  导演恰恰抓住了主人公熊顿真实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有点“犯二”的精神特质和她漫画家的身份特质,选择以超出观众想象、现实世界之外的二次元世界贯穿整部影片:冰封全城、清宫戏、韩剧中的浪漫爱情桥段、美国恐怖片中的“大战僵尸”等等。即便走到人生尽头,我们也要在想象出来的二次元世界中与它对抗。这些直观呈现二次元异想世界的特效段落或许是漫画家熊顿在自己作品中随意挥洒想象的影像产物,或许是导演自己的艺术加工,无疑都是这部影片形式上的最大创新。而形式创新背后则是指向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实质:现实太过沉重,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的人很幸福。

  “犯二”也好,“卖萌”也罢,亦或是那些不切实际的二次元幻想和脑子里装着的看似幼稚的一切,的确属于年青一代的我们,但是,这些却不是全部。当真实的死亡摆在我们面前时,那种无厘头精神、来自于二次元世界中的正能量却又显得异常令人敬畏。也许,这就是曾经不被看好的“80后”一代。也许,这就是这代人面对残酷现实的能量来源。

  《滚蛋吧,肿瘤君》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我不敢苟同,我想导演也并不一定认可吧。因为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并不是一剂济世良药,也不是一颗救心丸;它不可能让在现实世界中陨落的熊顿复活,更不会治愈弥漫在我们身体中的小忧伤;它更像是一面立在我们眼前的镜子: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当我们环顾周遭生活的那些小伤痛,小忧伤,我们其实已经不再需要被治愈,因为《滚蛋吧,肿瘤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二并快乐着” 、生命定格在29岁的漫画家熊顿,也让我们看到了依然在生命旅程中坚强乐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