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与和平》剧照
13部全球首映的国际影片,加上两部票房与口碑俱佳的中国电影,构成了入围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单元角逐的15部影片。这15部影片是从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930部报名参赛影片中,经过电影节选片委员会初选、复选和终选三轮选片后脱颖而出的佳作。如果要为这些影片拟定三组关键词,“大师与新锐”“艺术与商业”“社会与个人” ,也许是最为贴切的。
【大师与新锐】
“天坛奖”从不缺少大师,今年也不例外。在中国市场斩获超过7亿元票房的电影《狼图腾》 ,是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最为卖座的影片之一。这位曾执导过《情人》 《兵临城下》等名作的大师级导演花费了5年时间精雕细琢这部中法合拍片,其间无数业内人士认定他将在商业为王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迷失。但结果证明,阿诺的《狼图腾》成为了一部艺术性与观赏性兼具的佳作,优秀到足以入围评选严苛的“天坛奖” 。“任何伟大的故事都不关乎民族与国家,而关乎人类和人性。 ”在这一创作理念的指导下,阿诺创造了一部属于中国,也属于人类的艺术史诗。
与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阿诺相似,意大利电影《抉择》的导演米歇尔·普拉西多也曾多次受到柏林、威尼斯等顶级国际电影节的嘉奖。这部表现中产阶级婚姻困境的影片,围绕女主角腹中孩子的生父究竟是谁这一谜团展开,充满了情感惊悚片的独特魅力。普拉西多坦言,影片的创作灵感来自意大利作家路伊吉·皮兰德娄的作品, “我希望将家庭暴力、性犯罪、人工流产等社会问题囊括在一部影片中,通过一种冷静克制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最简单质朴的影像震撼观众的心灵。 ”普拉西多表示。
在汇集大师的同时,“天坛奖”也在努力培养未来的大师。1977年出生的奥地利女导演玛丽·克罗伊策的作品曾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此番她执导的《格鲁伯·特蒙特》聚焦于友谊、家庭、爱,以及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在亲密与疏远、敞开心扉和自我保护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花花公子格鲁伯突如其来的疾病以及他对女友莎拉的感情将他带到了未知的领域,这让他懂得,原来获取某样事物往往总以失去安全感为代价。 ”年轻的克罗伊策,通过影片表达的是一个极具哲学深度的命题。
1981年出生的墨西哥导演伯纳多·阿雷利亚诺则更为年轻,聚焦于家庭养老问题的影片《暮年困境》仅仅是他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却技法纯熟、意蕴悠长。“我希望通过影片解答自己生命中最困惑的问题。 ”阿雷利亚诺说,“这部电影与死亡、绝望、孤独有关,是坚定的信念让两位老人撑了下来,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家庭、爱与和平的意义。 ”
比阿雷利亚诺更加“初出茅庐”的是哥伦比亚导演卡洛斯·特里比诺·曼比,《沉默的河》是他拍摄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深沉而节制地讲述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小男孩与一个贫穷的乡下人的平行故事。“影片深入检视并批判了暴力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人类产生了冷酷的行为模式,他们必须以此来维持固有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 ”曼比道出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电影《女狙击手》剧照
【艺术与商业】
与戛纳、威尼斯、柏林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相似,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影片永远是“天坛奖”的首选,而在三者之中,艺术性尤为彰显。印度导演普拉卡什·巴布执导的《无花果与黄蜂》是一部如诗般美丽的电影,寿命长达百年的无花果与生命转瞬即逝的黄蜂,就像是人类的不同侧面,两者之间的依存与对照,折射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喊口号、不做说教、也不否定现有的叙事模式,影片就像是一条静穆的河流,以其自然的节奏缓缓流淌,我所做的只是为该过程提供便利。 ”巴布表示。
伊朗电影《无常》则充满诗意地表达了导演阿米尔·阿齐兹人生中一次迁移所获得的感触,影片中的三个女人绝望坚强,语言寥寥,却令观者过目难忘。阿齐兹坦言, 《无常》是由无数的生活细节组成的:“影片中没有大开大合的冲突和大幅度的动作,所有人物都是通过各种细节来传递情感。在有限的空间、表情和人物里,她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到了极致。 ”
在小成本文艺片之外,“天坛奖”入围影片同样囊括了不少极具观赏性的影片。作为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贺岁档票房冠军,由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完美地将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表达转化成当代观众更加理解和认同的个人化叙事与情感体验,成为主旋律商业片的典范之作。“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都很相信未来,这种信念给他们以强大的生命力。 ”徐克认为, 《智取威虎山》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当代人树立坚强的信念。
乌克兰与俄罗斯合拍的《女狙击手》同样是一部充满了激烈战争场面的影片,其中既包括黑白色调的战争部分,也包括混乱多彩的战后场景,更包括阳光明朗的和平时期。导演谢尔盖·莫克里茨克认为影片是一部包裹在战争外衣下的人物传记片:“人是影片的表达核心。女主人公被战争摧毁了本该幸福的人生,却因祸得福般地懂得了生活的价值与幸福的可贵,她的坚强与无所畏惧令人敬佩。 ”
拉米尔·萨拉赫丁诺夫执导的俄罗斯电影《白夜》则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失踪的学生、焦急的母亲以及忧郁的私家侦探,令影片绽放着黑色电影的魅力。“通过复杂的人物调查,侦探发现自己正走向更大的深渊,盘旋于城市上空的权力黑幕在向他不断靠近。 ”萨拉赫丁诺夫坦言,自己希望通过一系列神秘事件来展现俄罗斯社会的“病症” 。
【社会与个人】
在入围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中,有两部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的影片十分引人瞩目。一部是韩国导演林顺礼执导的《举报者》 ,改编自曾在韩国轰动一时的“克隆之父”黄禹锡博士干细胞造假风波。林顺礼将好莱坞叙事模式与韩国社会话题紧密结合,创作出了这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影片。“说真话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中媒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之所以导演这部电影,是希望能带来一股新的、崇尚这种高尚品质的时代浪潮。 ”林顺礼坦言。
另一部则是美国导演迈克尔·阿梅雷达执导的《实验者》 。影片根据1961年耶鲁大学电击实验事件改编,阿梅雷达在影片中通过画外音和背投放映的运用,在折射实验者内心世界的同时,表现了他对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和现实与幻想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实验者毫无节制地提升惩罚电压,使其超过人类承受的极限。每个普通人只要服从了规则,就可能无意识地变成杀手,实验者由此开始怀疑人性,认为普通人只是受权力操纵的傀儡。 ”阿梅雷达表示。
与两部社会事件相呼应的,则是三部旨在展现个体生命经验的影片。日本著名“鬼才”导演园子温执导的《爱与和平》一改他往日残酷暴力的创作风格,通过摇滚青年与小乌龟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幻想色彩的温馨图景。园子温坦言,影片的剧本创作于25年前,“在拍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在跟25年前年轻的自己进行对话。 ”
耶罗·沃伊特克导演的斯洛伐克、捷克合拍片《孩子》展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生活,更是关于破碎家庭关系的真实图景。沃伊特克曾是一名纪录片导演,他将自己采访过程中所经历的人与事糅入《孩子》之中,通过极度生活化的素材和极简的技术,集中展示了四段关于希望、失望和人生抉择的家庭故事。“我希望观众能够懂得,尽管有时不太好相处,但亲人终究是我们最亲的人。 ”沃伊特克如是说。
以怪异的“昏厥传染病”贯穿全片的英国电影《堕落》表面上看是一部具有超自然色彩的神秘电影,但内里却展现了几位妙龄少女的丰富情感与复杂内心。导演卡罗尔·莫雷希望通过影片来探索女孩们的人性与人格,“让观众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莫雷听闻青春片是当下中国最为热门的类型片种,她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够拓展中国观众的视野,让他们知道“青春片并不都是在表现失恋与小伤感,这种类型同样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