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勇士之城》剧照
为纪念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贵州卫视、黑龙江卫视等多家卫视播出抗战电视剧《勇士之城》,并取得较好的收视率。 《勇士之城》讲述了在1943年,棠德被日军围困的16天里,曾经作为贺龙身边的“三杆枪”之一的何平安,与党组织失去联络,以一名小警察的身份在棠德城照顾烈士遗孀及遗孤。在与日军、匪军、三青团的屡次交战中,守护了棠德城的军民,却被迫暴露身份,牺牲于棠德保卫战惨烈的巷战中。日前,在由中国视协举办的电视剧《勇士之城》创作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本剧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抗战剧制作开了个好头,有新意又好看,它为抗战题材、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在精神文化内涵和叙事方式上都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
与备受诟病的“手撕鬼子”抗战剧不同,本剧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正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说:“ 《勇士之城》以史实为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抗战和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新的挖掘和尝试,像剧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柴志新是有历史依据的。 《勇士之城》中的几位共产党员形象也很有新意,柴志新是老共产党员,何平安是隐姓埋名在棠德照顾烈士亲属的共产党员,为了民族大义挺身而出。而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恰恰是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人物具有精神文化内涵,人物性格化的程度高,主要人物之间性格碰撞激烈,性格碰撞引发的矛盾推动剧情的前进,这才是一部作品整体水平的主要表现。何平安与党失去了联系,但在抗战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了,需要公开身份就公开身份,在各方的怀疑、打击、破坏之下九死一生,他完全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这个人物形象确实很丰富。还有柴志新,戏份虽然不多,但我非常欣赏这个演员,他并不张狂,但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视死如归。魏九峰这个人物我特别喜欢,有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自己县长这个身份起码的敬畏。 ”
对于剧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深表认同。他说:“近两年一些所谓的抗战剧浓墨重彩地描绘土匪抗战、妓女抗战,这其实是走偏了。在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感召下,这些人物的确也有参加抗战的,但把这些形象当作电视剧创作的主流形象是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 《勇士之城》不动声色地呈现了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其中,有共产党、国民党甚至有国民党政权里面像魏九峰这样性格复杂的县长,尤其大胆地写了刘世铭这样的角色,这是有突破性的,刘世铭曾有过汉奸行为,最后在民族大义特别是在何平安的感召下,逐步地转变过来。从凝聚整个民族的角度来看,这部戏是提气的,我们能够以血肉之躯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外敌。 ”
作为战争剧,本剧在情节设计上,较为符合现代战争的逻辑。文艺评论家丁临一认为,过去拍战争戏比较注重武力和军队的较量,但在《勇士之城》里,不仅拍了这些,而且拍了难民的情节。一是突出了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灾难;二是从战争的角度看,流民一旦进入某个地区就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怎么把这个关系处理好实际上是巨大的难题,因此,魏九峰不开城门的情节设计是符合战争逻辑和其作为一县之长这一角色的思维的,这部分写得非常精彩。
一部正剧,首要就是正视历史。不同于“手撕鬼子”的恶搞, 《勇士之城》里有对日本侵略军残暴的揭露,也有对他们狂妄的表现,把这些历史真相呈现给今天的观众帮他们确立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抗战剧需要正视历史,但作为艺术品,同样需要传奇。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说: “任何观众的期待都是英雄不死,好莱坞经常渲染这一点。本剧中的何平安也是一个英雄,一个传奇,我相信观众是希望英雄能够活下去的,如果导演、编剧、演员能把这段说圆了,观众是愿意相信这个传奇的。 ”
本剧的历史原型——常德保卫战在二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说: “常德保卫战保证了中国远征军没有后顾之忧,因此这次保卫战被世界军事家评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使日本受到了有效的遏制。 ”对于这种有历史原型的重要史实, 《当代电视》主编张德祥提出了建议: “这种题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可开拓的空间,如果让常德本地人来拍,一定会做出一个历史感非常强的剧,会充分涵盖民俗、风俗,更像纪录片,这也为以后拍摄抗战剧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