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艺术正在被资本绑架。 ” 11月4日,在杭州举办的“2013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曾庆瑞表示。他用“乱象丛生”形容当下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比如现在是买方市场,播出前的买卖行为由买方占主导,制作方处于被动局面,某些创作者也心甘情愿被市场绑架,抛弃使命和责任感,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戏说历史,各种雷剧也频现荧屏。
这是一个中国电视剧研究者对当下市场环境的某种不满和焦虑。国产电视剧产业已发展30多年,发展到今天,产量过剩,演员片酬居高不下,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在这样的环境中,制作业如何突围,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作为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杭州)电视剧秋季节目推介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本次论坛上,中国电视剧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谋划国产电视剧制作新蓝图。
新媒体对制作业的贡献增长率在降低
这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视频网站成为电视剧采购发行的一个重要渠道。但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视频网站市场在未来可能并不乐观。2011年时,爱奇艺的电视剧流量对其网站流量的贡献是81 %,但目前仅占55 %左右,优酷的电视剧流量目前依然是其第一大流量来源,但相比2011年,其上涨趋势不明显。“通过这样的数据会发现,未来新媒体和视频网站对于制作业的贡献度、贡献增长率可能是一个弱化的趋势,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和采购渠道。 ”侯涛表示。
视频网站还可能会是电视剧制作方的竞争对手。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投入成本进行内容制作,侯涛预测:“未来电视剧制作公司向电视台推销作品时,可能会同时遇到另外一个卖方——视频网站。 ”
但是新媒体也为电视剧制作提供了新机遇。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已成为绝大多数观众的使用习惯。侯涛认为用户使用渠道的变化,也是制作业需要关注的一个方向。“用户通过不同的渠道观看,他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在上班的地铁里看一段视频,跟回家看电视相比,对内容情节、时长的要求是不同的。 ”他说,“所以多媒体、多平台将成为制作业新的关键词。我们真的不能低头走路了,应该抬头看天,主动地发现用户的需求方向,看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外部技术、终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是不是需要提前做布局?只有如此,企业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
打造属于制作方的B to C平台
著名导演、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深感制作业如今的被动,在各方夹击下非常弱势。“捧了一个演员出来,身价立马上涨一百倍甚至一千倍,这时我们对其一点约束力都没有了。而电视台呢,只认熟脸,这样才有收视率。垄断的平台决定了需求,就这几个演员最火,能不给他高片酬吗? ”他说,“所以制作业就变成了承担投资风险、为演员打工的角色” 。
尤小刚认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不可能是自由竞争的。“电视剧制作业产业链是不畅通的,严格地说不能够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他表示,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市场的发展,制作业不断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包频道、包时段等。“最后都以打造好了却出局了为结局。这是一个垄断的市场,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制作业的市场在哪里,应该怎样寻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
“出路可能在新媒体上。 ”尤小刚表示,“制作业不能完全把自己摆在一个内容库的定位上,要想办法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 。他分析,如今新媒体的从业者基本都是搞技术、搞资本出身的,在内容制作方面是外行,所以现在只能死盯着几家电视台,买那些能够带广告播出的片子,而且,也只有这样,广告商才愿意把原来在传统媒体投入的一部分广告额挪出来。尤小刚认为,现在新媒体的营销形式跟它本身的运作规律不相符。
新媒体的特点就是面对每个客户端,尤小刚认为,当它面对每个客户端都能够进行营收时,才是真正实现了新媒体的特点,所以电视剧制作业如果做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就要和新媒体的运作规律结合起来,是针对客户端的运营形式,“是自由开放型的,高比例分账模式的” 。他计划中的操作模式是这样的:一开始,可能需要10部左右的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剧,不把新媒体版权卖给视频网站,就拿到这个平台来播。前5集是试看,免费播,后面的需付费,但是很便宜, 50集的电视剧可能只需花10元钱。“比盗版碟便宜、方便、清晰。现在网游、网上阅读都是这么做的。 ”尤小刚说,“如果我们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有海量的空间来直接面对客户端( B to C模式) ,就有可能成功。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才可能真正实现小制作赢得大收入、小演员变成大明星,大明星不再能够独占鳌头。因为只有当市场通畅了,才有真正的公平竞争” 。